三百一十六 皇甫嵩的兹氏大捷(2 / 2)

玄德 御炎 1936 字 9个月前

        双方的战况激烈到了连太原郡守都被叛军联合军一箭射死的地步。

        终于,在六月二十九日,在连续七八日昼夜不停的疯狂攻势下,叛军联合军因为硬实力上的不足,被迫放弃兹氏县向北撤退,意图更加接近山区大本营以获得补给和支援。

        尽管是败退,但是皇甫嵩所部经过七八日的连番苦战,也到了强弩之木,无法以疲惫的姿态展开追击。

        叛军联合军遂成功撤退,保存了元气。

        将近两个月的战斗,皇甫嵩付出了五千多士兵阵亡,一万多士兵受伤的代价,攻破了兹氏县城,取得惨胜。

        成果是将叛军联合军击退,使之一路向北,暂时解除了河东郡和雒阳的危机状态,并且顺带着稳固了羌渠的南匈奴单于的地位,稳固了南匈奴各部落的情绪,使得羌渠在政治态度上更加愿意服从雒阳朝廷。

        在刘宏第四次责备诏书即将落成之际,皇甫嵩紧赶慢赶着把这个“兹氏大捷”的消息送到了雒阳。

        消息传来,今文学派方面狂喜。

        他们苦等皇甫嵩大捷的消息等的望眼欲穿、望穿秋水,杨彪在守孝期间得知消息都高兴地跪在老爹杨赐的灵位前向他汇报这个好消息,流泪痛哭表示杨氏给皇甫嵩的投资终于见到回报了。

        而在朝中主持事务的黄琬立刻鼓动众多官员上表为皇甫嵩请功,请皇帝明确皇甫嵩功臣的地位,给予他赏赐,鼓励将士再接再厉,彻底消灭并州山匪和南匈奴叛军。

        刘宏虽然不喜欢皇甫嵩,但是他确实打了胜仗,解除了雒阳危机,所以该赏还得赏。

        于是他便下诏给皇甫嵩和军队丰厚的财物赏赐,并且运送牛酒等犒军之物前往太原郡,让他们好好的受赏。

        眼看着皇甫嵩真的立下功劳而今文学派得意嚣张的模样,古文学派感到很不爽,但是没办法,人家确实立了功劳。

        渴望获得战功而跃跃欲试的张温、周慎等人得知消息,也颇为无奈。

        知道自己几斤几两而恐惧上战场的何进、何苗兄弟也为此松了口气,暗暗给皇甫嵩点了个赞。

        因为这次皇甫嵩的功劳,今文学派颇有些扬眉吐气的感觉,黄琬为首的官僚们在朝堂上和军事会议上多次对卢植、袁隗等人跳脸嘲讽,认为他们所担心的一切并没有成为真正的问题。

        皇甫嵩打了胜仗,贼人败退了,这就是事实。

        卢植依然忧心忡忡,他无心党争,一再警告朝廷,这次的获胜是人海战术堆出来的,是战术获胜,并不是真正战略上的获胜,无论是南匈奴叛军还是并州贼匪都未伤及根本。

        而更危险的是,他们联合了。

        卢植再次上表给刘宏,请求刘宏趁着此次胜利采取招抚之策,首先要分化瓦解南匈奴叛军和并州贼匪。

        比如告诉南匈奴叛军他们本来没有罪过,朝廷愿意谅解他们,还会给他们另外的居住地,不让他们和羌渠再有什么交集,只要他们就此投降,什么都好商量。

        用好言好语把南匈奴叛军劝回来,断并州山匪一臂,然后再派人去并州山匪根据地找到那些大大小小的头目,给他们封官许愿,给他们各种职位,让他们听朝廷的命令。

        黄琬对此颇为认同,觉得这是分化瓦解山匪的好办法,说不定能起到奇效。

        但是党争状态下,就算他觉得好,也不能支持,否则让卢植立功,皇甫嵩的功劳含金量就低了,对今文学派不利。

        他必须要反对。

        于是他旗帜鲜明的反对卢植的建议。

        “卢太尉,你所言之事,无非是封官许愿,让他们得到好处,但是你真的以为他们会那么简单的听从朝廷的命令?彼等匪类不知恩义,没有招抚的必要,全数剿灭便是!”

        PS:本来想抽一下迪希雅,结果七八十发砸下去歪了提纳里,我……米哈游伱罪大恶极啊!

        PPS:帮推一下朋友的书《我儿曹昂有大帝之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