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百二十二 顺我者昌、逆我者亡(2 / 2)

玄德 御炎 2195 字 6个月前

        有实力的汉人大族豪强化、庄园化、游牧化,以此增强武力。

        聪明的鲜卑、乌桓部落也成功定居,半农耕化,开始从事农业生产以获得谷物,闲暇时侯出去打劫,以此获得更加稳定的食物来源,摆脱居无定所的游牧方式。

        生活在土地上的人们也有着各自的境遇。

        就比如吕布、张辽等人,他们年幼的时候都出生在并州边地,当时汉帝国对并州边地还算是有一点点掌控力,但是随着时间推移,也随着他们的成长,他们的家乡就渐渐的回不去了。

        当然,他们自己是否思念家乡,倒也未必。

        刘备询问过吕布,问他是否思念五原郡的家乡,是不是想回去看看。

        吕布则给了他一个比较模棱两可的回答。

        如果能回去,他肯定是愿意回去看看的,毕竟他从小长大在那边。

        但是如果回不去,也没什么大不了,反正家乡留给他的记忆就是不断的厮杀,厮杀,还是厮杀,杀来杀去,眼睛都杀红了,故人都杀没了,现在回去,除了伤感,还是伤感。

        这样的记忆使得吕布对家乡的印象并不好。

        再加上来到雒阳之后,他见识到了人应该过的生活,体会到了不用刀口舔血也能安稳度日的生活方式,这就让他更不想回到过去了。

        刘备对此不置可否。

        但是他还是一样的态度。

        凉州人可以过上和雒阳的人一样的生活,那么并州人也可以,幽州人也可以,没有谁说一定要让生活在边境的人为生活在内地的人付出什么,这是不公平的。

        刘玄德要不来全面的公平,但是力所能及之处,他绝不推辞。

        大军出发之前,刘备便下令在并州大地广泛散播朝廷的出兵讨伐宣言。

        他宣示,此次出征意在驱逐蛮夷、恢复汉土,把并州的将于完全恢复,把先人开拓的疆域全部收回,凡愿意为朝廷大军出力者,都可以得到赏赐,凡与鲜卑、乌桓等同流合污者,朝廷必然严惩不怠。

        鲜卑、乌桓等众不欲与朝廷为敌者,应当尽数远离,离开并州返回故土,若依旧强占土地不愿归还,朝廷大军抵达之际,必将严格征讨,绝不姑息。

        这则布告在懂得历史的人看来,是值得他们热泪盈眶的事情,因为这就证明国家终于出现了一位强者,愿意光复先人的荣耀,光复大汉的荣耀,让大汉再次伟大。

        比如雒阳城内的士人们,尤其是太学内的学生们,都对这一次的军事行动持高度赞扬态度。

        为了争取到舆论的全面支持,扭转汉帝国关于内斗的舆论倾向,刘备还亲自抵达了太学进行了好几次演说,在舆论战场上乱杀——雒阳城内,把持住了太学,就把持住了舆论战场的制高点。

        “先人留给我们的疆域,一寸都不能失去,先人留给我们的荣耀,决不能使之蒙尘!否则,吾辈有何面目于百年之后面见列祖列宗?”

        “蚕食大汉疆土的人,都是我们的敌人,霸占土地不归还的人,都是豺狼虎豹!面对这些豺狼虎豹,只有钢刀才是他们能听懂的语言!”

        “大汉的荣耀已经失去了很久了,先人开创的辉煌武功,难道就要在吾辈手里丢失吗?难道吾辈能够眼睁睁看着国家疆土丢失而无动于衷吗?”

        “并州是并州人的并州,是大汉的并州,更是每一个大汉子民的并州!倘若并州疆土丢失一寸,那就是整个大汉国的耻辱,是我,更是在场所有人的耻辱,这种耻辱,是全体大汉子民都不该去忍受的!”

        “先人面对凌辱,选择奋起反抗,铁骑十万横扫漠北,遂有如今之煌煌大汉,而如今,大汉传承到了吾辈手中,吾辈难道不应该继承先人志向,仗剑向北吗?”

        “一味内斗,只会让大汉日渐虚弱、沉沦,唯有向外进取,把我们缺少的、没有的,全都夺过来,那么所有人都可以得到他们想要的东西!”

        “向北!向南!向西!向东!以吾辈手中剑与满腔热血,一路前进,绝不回头!男儿到死心如铁!大汉!没有边界!”

        刘备挥舞着双手,抑扬顿挫的语调在太学内发表激情的演说,把年轻的士子们刺激的热血沸腾嗷嗷直叫,甚至于当场就有那么一批太学士子要报名参军。

        他们表示只是读书已经不能满足他们的报国之心了,一定要用更加直接的物理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报国之心,否则沸腾的热血就要把他们燃烧殆尽了。

        对于这种情况,新任太学祭酒郑玄则是苦笑连连,笑着询问刘备是不是要把募兵处直接放到太学当中来。

        (本章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