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粮食来源(2 / 2)

  毕竟此时阿曼帝国已经成为了阿拉伯世界最强大的帝国,苏维尼觉得自己的老父亲太迁就自己的盟友了,西方的异教徒就不值得被信任。

  除此之外苏维尼也觉得自己的老父亲太过偏爱自己的妹妹,丝内卡既然已经嫁到其他家族那就和他们毫无关系了。

  赛义德不该赌上国家的未来去保护那个什么狗屁女婿的国家。

  奥属东非殖民地其实并不太平,之前东班图人的大举入侵,兵连祸结,再加上雨季到来,洪水轻易冲垮了印度劳工的豆腐渣工程。

  大水淹没了农田导致三分之一以上的作物无法收获,不过即便如此相对于此时坦桑尼亚殖民地自身的需求和出口还是有些过剩了。

  然而东非粮食虽然近乎免费,但是运费可不便宜。在苏伊士运河开通之前,东非的商品对于奥地利来说都十分鸡肋,香料除外。

  有着墨西哥、中美洲、西非、东非殖民地源源不断的补给,所以弗兰茨才敢放言能解决教皇国的粮食危机。

  奥地利帝国方面粮食也在从威尼斯源源不断地输送到奥地利全国各处,虽说在之前弗兰茨就建立了储备仓库,不过不到万不得已弗兰茨并不想动用。

  毕竟大海上的不确定因素太多了,天气、装备、人员素质、疾病都有可能影响战争的结果。

  比如此前谁也没想到英国人会失去地中海的主导权,更无法想象整支地中海舰队会全军覆没。

  虽说此时奥地利帝国海军取得了史诗性大捷,但弗兰茨并不认为奥地利海军就能稳压英国海军。

  想要彻底消灭英国海军,那么这样的史诗性大捷,奥地利海军至少还要再打十次。

  这还是在英国人不继续造军舰的前提下,以此时英国的造船水平,如果国家机器全力运转的话,他们用半年时间就能再造出几支舰队。

  除此之外,英国人还能征用那些大型武装商船。在十九世纪初期大型商船炮位少于三十是不给上保险的。

  前文中提到过的大东方号的火力比三级战列舰都要强上许多。

  只要英国人想,他们临时再拼凑出几支舰队也是完全有可能的。

  为了不在和英国人起冲突的时候被对方卡脖子,弗兰茨必须留够后手。

  不过此时的弗兰茨并不认为英国人会真的撕破脸皮,毕竟双方才刚刚达成了和平协议。

  弗兰茨之所以一直赖在罗马城不走,并不是喜欢这种被万民敬仰的感觉,而是法兰克福议会这招太坑了。

  要保留大德意志的希望,弗兰茨就不能拒绝这顶王冠,但是欲戴王冠必承其重。

  “Heavy  is  the  head  who  wears  the  crow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