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 法兰西的困局(2 / 2)

  历史上奥马尔公爵(路易·菲利普第四子)是阿尔及利亚总督,他手下有一支不到十万人的部队。

  但这位奥尔良王朝最后的希望一枪未发就将自己的部队留给了法兰西的袁世凯——欧仁·卡芬雅克。

  然而此时历史却悄然发生了变化,路易·菲利普虽然从法国国王变成了阿尔萨斯-洛林公爵,但法兰西临时政府不得人心,奥马尔公爵的反叛得到大量军官和贵族的支持。

  尤其是那些遭到排挤被贬谪到阿尔及利亚的军官、政客、贵族,他们一致要求打回法国本土去。

  英国人也趁机向这群“法兰西的叛徒”抛出了橄榄枝,不过随着英国地中海舰队的全军覆没反攻法国的计划就变得遥遥无期了。

  虽说没能反攻法国本土,但是这次英国人给的好处是实实在在的。那就是粮食和补给,这是此时阿尔及利亚最缺少的东西。

  这些物资虽然不多,但是足够稳定叛军的军心。

  而欧仁·卡芬雅克实际上在当时的军中资历尚浅,并且平时经常打骂士卒,他自然无法像历史上一样收复阿尔及利亚成为共和派大佬...

  (这里实际上发生一件非常大的分歧,以后会慢慢提到。)

  所以此时法兰西临时政府面对的局面要比历史上差得多,但是由于某种原因法国临时政府又走上了那条增加农业税的老路,然而这对于濒临崩溃的法国经济来说根本就是杯水车薪。

  在农业危机时增加农业税,那么结果毫无疑问会继续加重危机。

  走投无路的法国人就将希望寄托在了掠夺比利时——这个欧洲大陆上的法国殖民地。

  曾经的比利时确实富得流油,然而在卢森堡危机之后这个曾经欧洲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已经没落。

  哪怕没有卢森堡危机,以比利时的体量也没法解决法国眼前的危机。

  但法国临时政府还是这么做了,并不是因为他们蠢,而是他们只能这样做。

  只有这样才能满足那些他们身后的利益集团,他们才能有选票继续执政。

  然而其结果就是在外人看来就是昏招迭出,但做决定的确实是当时法国最顶尖的一批人才。

  在宣战问题上,面对强大的奥地利帝国,法国人可能还有些犹豫,但是面对比利时人他们都显得信心十足。

  法国临时政府几乎以全票通过了对比利时宣战,并吞并比利时的提案。

  不过在法国人还作出决定之前,德意志邦联法兰克福议会就收到了布鲁塞尔起义的消息。

  虽说整个德意志邦联都处于民族狂热的状态下,但是法兰克福议会,尤其是制宪议会这帮人其实并不想在此时过多地参与欧洲事务。

  而且比利时的那群法语居民,怎么看都不像是德意志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