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6章 花坡论发展(2 / 2)

山河志 阿刀 1452 字 5个月前

刘建设点头一笑,又抬手朝高原说:“大企业家,你来谈谈这个问题,我觉得大江主任说得不全面。”

高原抿着嘴角的笑,在这个喜庆的日子里,他也斗胆发表了一下自己的意见:“我觉得新时代的乡村,是每一个村民心目中,幻想当中的模样。它们未必要和高王庄一模一样,但一定符合大多数村民的期望。新的农村,不仅要让大伙儿都富起来,而且居住的环境也一定要好起来。工业设施与自然环境要协调发展,不能顾此失彼。”

刘建设眼眉一挑,十分满意地点头道:“继续往下说。”

“为了环境而舍弃发展,那是耍流氓,老百姓饿着肚子又怎能过好生活?但为了经济发展而舍弃环境,那也是错的,赚钱就是为了让生活更宜居,没有这个前提,赚钱就没有意义。所以这是辩证关系,高王庄也好,其它村庄也罢,只要不违背这个辩证原则进行发展,大方向一定是对的。”

“你们都学着点儿,听听人家工大毕业的高材生是怎么看待问题的!平日里总谈经济、谈发展,你们有这种理论框架做基础吗?没有理论的指导,天天在办公室里打口水仗,能谈出个什么东西出来?”

刘建设转头对手下人训斥道:“现在还觉得高王庄的发展,是个偶然事件吗?还觉得高王庄村委的起家,真是吃了政策的红利?凭运气搭上了发展的快车?那其它村为什么不搭乘这辆快车?”

刘建设长长舒了口气,又望着漫山遍野的美丽景色道:“眼界和格局,会决定一个地方的未来。一个地区真正的发展,靠得不是外力,而是内在的精神!黄龙港的孙涛江,高王庄的村大队,这绝不是偶然,一定是有某种东西在驱动。”

刘建设自言自语了几句后,便抬头朝高原问:“听说你之前在中海大集团工作,而且职位还不低,为什么非要离职,来咱黄龙创业?”

高原则深深吸了口气说:“因为这里是生我养我的土地,我不想看着它受穷。更不想在外地,当别人听说我是黄龙人的时候,他们觉得我的家乡是个鸟不拉屎的穷地方,不想看见他们同情的眼神、怜悯的目光。我的家乡不应该穷下去,它应该有尊严的存在着。”

对,就是这个,就是这种“黄龙精神”!这就是刘建设苦苦思索,却始终抓不住的要点。今天通过高原这么一解释,他基本就理清了思路。

黄龙不是一个人的黄龙,是孙涛江的、是高原的,也是他刘建设的。还未提拔到县里任职,刘建设就已经为自己想好了以后的工作,那就是“归雁计划”。

黄龙县只有吸纳更多的人才返乡归来,才能实现更大的经济飞跃。这一点,孙涛江和高原都已经印证过了。所以上面搞得什么“地产经济”“服务业开发”,那纯粹就是胡来,老百姓口袋里都没钱,他们服务个锤子,建了房子给谁住?除了被少部分人垄断房产、推高房价之外,啥作用也起不了,也就纸面数据好看一些罢了。

只有人才,才是时代发展的第一生产力;只有人才,才能把整个黄龙的经济给带动起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