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2章 朱雄英的妙计(2 / 2)

说白了,他一上手就先动了兵权。

一一四.四一.七六.一六五

三来也需要时间熟悉政务,以免贸然出手反而坏了大事。

就在这时,徐达、蓝玉、冯胜、傅有德等统帅,纷纷站出来表示对太子的支持。

“除非是伤残或者朝廷缩编军队,才会有部分人被退役。”

如果朱雄英这一招用好了,朝廷就又多了一种向民间传达信息的途径。

朱雄英很认真的说道:“你听我慢慢说……大明没有预备役制度,这一点你是知道的。”

大明也没有预备役,为什么呢?

朱雄英沉吟许久,颔首说道:“有道理,别说是将士们,若让我天天待在一个地方不动。”

陈景恪组织了一下语言,说道:“你不觉得现在的兵役制存在一个很大问题吗。”

朱雄英继续说道:“预备役士兵每年都需要训练一个月,我们就利用这一个月时间教化他们。”

只要朝廷在集训的时候,将想要传递的信息告诉他,就相当于是告诉了他的家庭。

但随即就将这个想法给驱赶了出去。

所以第二天,照样有许多奏疏被送到了他那里。

等过上几个月,彻底稳定下来之后,再按照自己的心意,一点点对国政进行调整。

陈景恪颔首,预备役在东汉以前是很常见的制度。

“他们学到了新东西,回家之后必然会炫耀。”

就说明他是真的彻底退,以后除非有天大的事情,一般都不用再来找他了。

有了职业兵,预备役就成了非必要的东西,也跟着被废。

后来的朝代,有的继续采用预备役制度,有的没有设置预备役。

“然后等他们训练结束,再回家将这些东西告诉家里人。”

本来他的计划是,接下来五年朝廷以休养生息为主,他趁机提出轮换制,是最合适的。

“所以必须要给将士们轮休时间,让他们去过正常人的生活。”

朱雄英不解的道:“轮休?”

“这三十六年来,咱宵衣旰食、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需要更长时间训练,才能成为合格的士兵。

接着大家都将目光看向了朱标,等待着这位太子殿下会如何做。

“现在时间短还没什么,时间一长后果不堪设想啊。”

“百姓照样看不到,又有何用?”

“上能孝敬父母,下能友爱兄弟,外能得百官之心……”

“可军户制废除之后,朝廷却没有制定相应的轮换政策。”

但大家都把握不准,朱元璋到底退到什么程度了。

倒不是他们不满意朱标,就算朱元璋突然这么做,军方也会有意见的。

他临时决定,既然要改那就一起改。

古代预备役,基本是每户出一名壮丁参加。

“这也就意味着,自从军制改革以来,将士们就在没有休息过一天。”

“是啊,朝廷也可以利用这一个月的时间,通过预备役的口,充分了解基层信息。”

还是那句话,学政系统是国之大事,无数人都盯着这一块的。

陈景恪假装没有听到他的口误,继续说道:

“以前咱怕太子年幼无法担当重任,不敢有所懈怠……”

“而且这一招用好了,也有助于打破士绅阶层对话语权的垄断。”

朱雄英没好气的道:“那是我爹,我不比你了解吗?”

真要如此,他们军方的日子可就不好过了。

这话可以说是情真意切,不少官吏都深受感动。

官僚集团则是心中狂喜,这老杀才终于退了,仁厚的太子掌权,我们的日子就能好过不少。

所以改变就成了必然。

而且文武分离,这条渠道也不用担心被文官堵塞。

“不能见妙锦……额,不能见家人,我也会厌烦。”

“对于预备役士兵来说,这也是一次开阔视野的机会。”

“因为体验过正常生活的美好,他们才会更有动力去拼搏。”

不过不管心中是怎么想的,事儿还是要按照程序来办。

朱雄英说道:“你想啊,普通百姓有几個能读的起书的?”

“既可以避开敏感的学政系统,又可以直接将信息传递给最基层的百姓。”

平时这个问题还不算大,可真遇到紧急情况了,是很致命的。

一个在古代人看来压根就无所谓的问题。

贸然从这里入手,会引起强烈的反弹,这是朱雄英不愿意见到的。

朝廷想要将自己的声音传达到基层,只能依靠官僚士绅。

这其实是一次很正常的试探。

“咱很欣慰,终于可以放心的歇歇了。”

朱雄英也立即就明白了其中的深意,兴奋的道:

文官集团自然非常高兴,大明是时候休养生息了。

陈景恪疑惑的道:“哦,为何?不通过学政,你准备怎么做?”

朱元璋感叹的道:“咱自4048年也就是至正十一年起兵,至今已经三十六载。”

他先是下令,北部边军收缩兵力,严加防范北元南下劫掠,且无令不得擅启边衅。

现在朱雄英突发奇想,要在预备役制度里面,添加一个思想教育课。

算了,还是别搞了。

毕竟预备役每年训练,哪怕只有一个月,也会耽搁生产,还会增加百姓的负担。

群臣第一反应就是,莫非朱标发动政变,将朱元璋给控制起来了?

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因为从募兵制诞生的那一天开始,基本就意味着终身制。

陈景恪将轮换制的重要性,详细的给朱雄英剖析了一遍:

“人的精神承载度是有限的,一旦超过极限很容易崩溃。”

朱元璋看都没看,全部送到了东宫,并严令以后不许再将奏疏送来。

“问题是,朝廷没有制定轮换制度。”

“如此就能在一定程度上,规避文官集团欺上瞒下。”

一开始朱元璋采用的军户制,兵皆从军户出,也就没必要再从普通百姓里搞预备役了。

“好好好,我马上就将此策整理出来,去找皇爷爷商量。”

即便朱元璋通过种种手段,狠狠的打击了士绅宗族势力,依然无法从根本上改变这种情况。

这些大佬出面,军方和勋贵马上就老实了,政策顺利执行。

“与你在预备役展开的教化工作齐头并进,我相信效果会更好。”

朱雄英连连点头,说道:“是极是极……可是要如何轮休,又不影响国家安危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