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5章 衡量国力强弱的标准(2 / 2)

一一一.二五三.二五零.九一

“大明的钢铁产量,刨除民用的数量,还能余出多少来打造火枪火炮?”

而且这第一份政府工作计划,也是为以后树立一个模板,显得尤为的重要。

列入朝廷工作计划,小题大做了啊。

陈景恪没有解释太多,说了他也很难想象到那种场景,转而说道:

“还有船,可以用木头做船,自然也可以用钢铁做。”

“哎呀,有子有孙如此,咱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呢。”

“有标儿和雄英在,咱退的也放心。”

必须要坐在皇帝的位置上才能展开,监国的身份都不行。

“就算用风帆,想要开动也很难吧。”

朱雄英插话说道:“皇爷爷您想想铁盆铜盆,放在水里不是不会沉吗。”

“如果需要用人命来为大明的强盛奠基,那我希望用的是敌人的命。”

原因很简单,生产力低下,开矿成本太高,利润太少。

关键是,这个时代的人抓不住重点。

军事的重要性大家自然知道。

是他们目光短浅吗?

“以前修筑这些东西用不了多少铁,可水泥混凝土需要筋当骨架。”

“别的我不能和你们多说,只能告诉你们,未来百年内,钢铁产量将是衡量一个国家强弱的硬指标。”

朱元璋严肃的说道:“好,未来总归是要看你们的,咱就不说什么了。”

需要‘下’的又何止是官员,还包括他这个皇帝。

虽然大明没有大规模列装火器,却也组建了一支军队,名为神机营。

“修一条贯通南北的铁路,需要的钢铁就是天文数字。”

陈景恪眼神一狠,说道:“为什么要用大明的百姓来开矿?”

“那個什么数据化,咱看都看不懂,哪还有脸赖在这个位置上呦,退了退了。”

如果情况顺利,他就顺势退了。

“这些东西咱看一眼头就晕,只能靠你去做了。”

“咱们先说火器,不论是火铳还是火炮,都需要大量的钢铁,而且还必须是上好的钢铁。”

朱雄英笑道:“几百万斤铁揉成一团肯定会沉,如果造出一个足够大的盆呢?船不就是放大的盆吗。”

骑兵也没用。

朱雄英跟在后面,一脸讨好的道:

“我错了,我错了还不行吗,妙锦你就别生气了。”

“现在我们用的是竹筋,只是暂时的,真正适合做混凝土骨架的是钢铁。”

矿工也属于高危行业,会导致大量百姓死亡。

“如果需要有人为此背负骂名,我愿意下地狱。”

还有个原因,数据化彻底超出了朱元璋的理解。

对朱标的团队,陈景恪可以采用强硬态度推行,对朱元璋、朱标和朱雄英,则需要解释一下的。

且有能力开矿的都是高门大户,财富都落入了他们手里。

朱元璋嗤笑道:“胡说八道,那么大一坨铁放在水里不是沉了吗?”

或者说,他们只能根据自己的认知去做计划,缺乏前瞻性。

朱元璋不解的道:“基建?船?车?”

比如,他原本计划是今年年末退位,但因为军事改革,不得不将此事推后了。

朱元璋深吸口气,说道:“就算你说的事真的,成本实在太高了。”

“我们没有这么做的原因,其一是新式火铳还在研发中。”

“就算倾尽大明所有的钢铁,都造不出一条铁路。”

火铳火炮的威力,他们更是再清楚不过。

各种物资调动,军队的输送……

顿了一下,他郑重的说道:“能者上庸者下,朝廷的官员该换的就换掉,不用考虑我的意见。”

当陈景恪指出这一点的时候,朱标的团队成员都很惊奇。

陈伴读的意思如果我们不明白,不是他有错,而是我们的目光太短浅。

然后他就迎来了老朱的铁拳打击,官被罢免,铁矿也被关闭了。

朱标表情凝重,缓缓点头说道:

“这个世界很大,不只是有大明一个国家。”

细致的计划做不了,那就做一个粗略的框架出来,以后慢慢再填充内容。

“钢铁打造的船,其牢固程度是木船无法比拟了。”

朱雄英激动的道:“这个骂名,我和你一起背。”

“你们放手去做吧。”

朱元璋说道:“可是开矿是很危险的事情,我怕你的蒸汽机还没出来,百姓先造反了。”

“而且以钢铁为龙骨,可以铸造更加庞大的战舰,到时候长百丈的战舰都不是稀罕事。”

精神恍惚间,他几以为自己又穿越回了前世。

陈景恪说道:“是的,以大明此时的钢铁产量,别说是铁路,蒸汽机都造不出几台。”

“咱早就知道自己落伍了,之前还能借口扶一把标儿,赖在这个位置上。”

而这一次,则是必须要退了,再没有任何事情能阻挠。

但伤亡也会非常惨重。

这句话对朱标的团队同样适用。

朱标的团队不说话了,默默的将钢铁产量列入了工作计划,而且是百年计划。

“否则等蒸汽机造出来,却受制于钢铁无法应用,才是最让人无奈的。”

要是情况有变,需要他这个开国君主站出来,那也没必要强行退。

说的再直白点,开矿上不利于国家稳定,下损百姓。

然后将产出的铁当做成绩献给朱元璋。

朱元璋就曾经说过:“(矿)利于官者少,损于民者多,不可开。”

更何况这件事情并不难理解,只是涉及到一些机密,不方便提前透露。

“火铳的威力你们也见到了,其实现在完全可以大批量列装军队,取代冷兵器。”

陈景恪回道:“基建就是基础建设,比如修路、建房子、修筑水渠、桥梁等等。”

话刚说完,就见徐妙锦一脸不耐烦的走了进来。

在数据缺失的情况下做计划,有多困难可想而知。

如果这种蒸汽机车真的能造出来,那对国家的帮助可就太大了。

于是,在大家完全没有意识到的情况下,钢铁生产被列为大明的百年发展计划。

就连制定这项计划的朱标团队成员,也根本不知道,他们所做的事情意味着什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