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章 生产力改变生活(2 / 2)

于是,一个更加庞大,能适用五千料大船的龙门吊,就提上了日程。

这还不算完。

很快舟山水师统领、武定侯郭英,前来拜见太孙。

对他,朱雄英还是保持着足够礼遇的,亲自接见一番嘘寒问暖。

郭英对太孙自然也是非常尊敬,不敢有一丝轻慢之处。

这些都不是重点,当郭英见到滑轮组之后,也是惊喜不已。

“有了此物,我们升降船帆就能变得更加轻便……”

然后他又解释了升降帆的重要性。

现在升降帆需要十几甚至二十几个人,一点点拖,非常的费力还麻烦。

根据他的估测,有了滑轮组,能节约三分之二的人力,还能节约出至少一刻多钟的时间。

遇到敌人的时候,升降船帆的速度越快,就意味着准备时间更短,能更快投入战斗。

那就是生与死的差别。

还有就是应对风浪的能力更强,海上气候多变,需要不停的调整风帆的高度。

有时候突然来大风了,就要紧急降帆。

一个操作失误,就是船毁人亡。

总之就是,有了滑轮组,对水师的战斗力有着巨大的提升。

解释过后,郭英立即请求,让宁吉忠等人研究滑轮升降。

此时他对陈景恪更是充满了好感。

原本他在宫里的妹妹就暗示过他,陈景恪不简单,宜交好。

他并没有太放在心上,只是礼节性的打了一下交道。

随着陈景恪逐渐走向台前,他才知道妹妹为何要如此叮嘱自己。

可惜,此时再去结交已经晚了。

只是他没想到,陈景恪竟然还懂工匠之道,果然是全才啊。

军事方面的应用,往往更能让人感受到技术进步的威力。

朱雄英现在就是如此,原本他以为滑轮组已经很厉害了,没想到竟然还能应用到军事领域。

当即就下令宁吉忠研究。

同时,命人将滑轮组、龙门吊的技术,通报给另外两家船厂。

还派人将此事汇报给朱元璋。

就因为此事,朱雄英一行人在船厂呆了差不多一个月。

不过他也不是傻等着,中间乘船去了一趟舟山水师大营,亲自慰问了将士们。

舟山群岛位于浙江东北角,紧靠长江出海口,战略位置非常重要。

前世我国某主力舰队的主基地,就在这里。

原本的历史上,因为禁海的原因,这里一度被海盗占据。

最多的时候,盘踞上万海盗。

这一世既然要开海,就要在战略要地建设海军基地。

舟山自然不出意外的被选中,成为海军主基地之一。

朱雄英忙着收买人心,陈景恪则忙着了解炮舰和火炮,还让郭英开了几炮看看实际效果。

发现了很多缺点。

此时的炮舰非常原始,就是把陆地上的大炮搬到船上使用。

笨重、装填不方便,没办法调解角度,只能靠近射击。

火药也存在问题,因为材料提存不够,威力偏小。

而且粉末火药容易受潮,颠簸之后容易分层。

碳粉密度小较轻会浮在上面,硝硫粉末密度大较重会沉到下面。

还有火铳,三眼铳九眼铳都有。

三眼铳就是三根尺长的铁管,呈品字型摆在一起,后面有一根长长的木棍方便手持。

将火药弹丸装进铁管,点燃引信对准前方喷射。

九眼铳和三眼铳的原理是一样的,只是有九根铁管。

这玩意儿实在是太原始了,没有什么瞄准装置。

点燃后对准大致方向激发就可以了。

射程很短,但进入射程后的威力却不小。

原因很简单,三根管甚至九根管的喷子贴脸输出,威力自然小不了。

但因为射程和装填速度等原因,临战基本也只有射击一次,之后就进入肉搏战了。

陈景恪并没有说改良的办法,一来他自己也要好好想想该怎么改,二来和这些当兵的说了也没用。

他们只负责使用火器,制作火器是军器局的职责。

改良火器的事情,还要等回京之后再说。

检阅了一番水师,朱雄英才心满意足的返回石港铺船厂。

在亲眼见到滑轮组升降帆的实际效果后,终于启程前往下一处地方。

这次他准备去福建、江西、湖广去逛一逛,顺便和朱棡见一面。

他倒是想去两广云贵四川去转转,只是别说朱元璋了,陈景恪也不允许。

此时两广和云贵的气候环境太危险了,万一他在那边出点事儿,后果太严重。

四川则是路途难行,也不能去。

朱雄英也没有一味的赶路,时不时的就会去农村看一眼。

虽然他看到的,基本都是地方官想让他看到的,但总算是对民间有了一定的了解。

毕竟身边有个陈景恪不时的提醒他,你看到的情况再差十倍,就是真实情况。

他想认不清都不行。

陈景恪也没有忘了自己的打算,途中再次出手改良了织布机。

在一户农家参观的时候,他见到了这个时代的织布机。

和他小时候见到的几乎一样,但他很轻易就看到了一样不同之处。

这个不同之处,让明朝的织布机,比起前世他小时候见到的,效率低了好几倍。

这个不同之处就是,飞梭。

此时的飞梭是一根长木条,上面缠着线圈,要手动放线才行。

前世他小时候见过的织布机,飞梭是一个木头雕刻的梭子,中间掏空有一个滑轮。

那个滑轮和鱼竿上的绕线轮有点相似,可以自动放线。

织布的人只需要不停地扔飞梭就行了,节省了手动放线的过程。

不知道这种飞梭是什么时候发明的,但无所谓,至少现在还没有。

于是他再次出手,改良了飞梭。

织布的妇人稍加练习,就可以娴熟的使用,织布速度快了至少五六倍。

这下众人无不再次感到震惊。

只是一个小小的变动,竟然能将织布的速度提高数倍,实在是厉害啊。

这要是推广天下,不知能节省多少人力,创造的价值无可估量。

朱雄英脑海里,不禁浮现出陈景恪经常给他说的一句话:

生产力改变生活。

实乃至理名言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