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章 谁最会讲荤段子(2 / 2)

实际上这块地依然属于周王室的。

“但是秦州周围尽是西戎、犬丘等虎狼势力,秦国先祖数代人战死在这里。”

“周平王时,因秦襄公护驾有功,被正式册封为诸侯。”

“刚刚经过犬戎之乱的周王室,威严扫地也损失了大片的国土。”

“周平王已经拿不出土地给秦国了,于是就将岐山以西之地册封给了秦国。”

“但秦国想获得这块地,就必须要打败盘踞在这里西戎、犬丘等势力。”

“经过百年惨淡经营,直到秦穆公时才正式击败西戎,终于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土地。”

“即便是后来建国,秦国依然时刻面临着异族的威胁。”

“比如义渠部,直到秦昭襄王时期,才被宣太后用美人计消灭。”

说到宣太后的美人计,朱雄英忍不住笑了起来。

朱元璋和马皇后知道他为啥笑,都瞪了他一眼,然后也忍不住笑了起来。

陈景恪自然也笑了。

只有徐妙锦很是懵懂,不知道这里有啥好笑的。

她不知道的是,宣太后在某些方面是很猛的。

比如很会讲荤段子,不光嘴上说,还会亲自去干。

韩国被楚国攻打,找秦国求助。

宣太后就说,我是女流之辈,不懂那么多大道理。

我只知道,陪先王(秦惠文王)睡觉时,如果先王将一条腿压在我身上,我会感觉沉重很难受。

但先王将整个身体都压在我身上,我就不觉的沉重了,还会感觉很舒服。

因为我得到了好处。

至于秦惠文王将整个身体都压在她身上做什么,懂得都懂。

言外之意就是,你们韩国想让我们出兵帮助,就必须给好处才行。

没有好处,我们凭什么帮你们?

当时韩国的使节都懵了,在场所有人都懵了。

这尼玛是一国太后啊,当众讲荤段子,还能不能行了?

然后就是用美人计消灭义渠部之事。

当时义渠势力很强,时刻威胁着秦国大后方。

秦昭襄王就想将他们给灭了。

宣太后就说,义渠的势力太强了,靠秦国能不能灭掉他们还不好说。

就算勉强灭掉了,也会让我们元气大伤。

这事儿就交给我吧,我有办法。

然后她不知道怎么就勾搭上了义渠王,俩人关起门过起了小日子。

期间秦昭襄王几次催促,可以动手了吧?

宣太后一直推脱,再等等再等等。

这一等就是三十多年,她还给义渠王生了几个儿子。

可以说,到了这个时候换成任何一个男人,都不会怀疑她。

然而,宣太后看着眼前这个雄风不在的老男人,终于决定动手。

就通知秦昭襄王,时机成熟。

然后义渠王被杀,义渠部被兼并。

你以为这事儿就算完了?

不,宣太后人老心不老,又找了个小白脸。

等到她快死的时候,想让小白脸陪葬。

那个小白脸就慌了,找了个能言善辩的说客,去游说宣太后。

那个说客见到宣太后就说,您养小白脸就不怕去了地下被先王知道吗?

这种事情隐瞒都来不及呢,怎么还带着小白脸一起去地下呢?

宣太后一想,还真是。

让小白脸陪葬,不就相当于是带着人证去见先王吗?

于是就放弃了这个想法。

只能说,宣太后也确实是个妙人。

笑了一会儿,马皇后才说道:“好了好了别笑了,毕竟是古人,要多尊重一些。”

众人这才停下来。

徐妙锦很想问问为啥笑,但见众人都没有解释的样子,也没敢多问。

朱雄英则继续说道:“秦国时刻处在外敌的威慑之下,危机感更重,人也就更加的功利。”

“他们靠着抱团,一步步有了今日的地位……对家国的概念更深。”

“所以,面对新法,他们也更容易接受。”

“因为新法让秦国变强了,秦国强大他们才能保住自己的富贵。”

“与之相对应的是其他六国,地理位置比秦国要好的多。”

“上至公卿贵族,下至黔首奴隶,都缺乏紧迫感。”

“掌握权力的贵族群体,国家意识更加淡薄。”

“面对损害自己利益的变法,容忍度更低。”

“一旦能压得住他们的君王不在了,他们就会拼命反扑,直至新法被废弃。”

“所以,秦国变法能得以延续,六国变法人亡政息。”

朱元璋连连点头:“六国的事迹印证了‘国无外患者,国恒亡’之言。”

马皇后接话道:“而秦朝兴亡,则印证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之言。”

“孟子的话,还是有些见地的。”

朱元璋表情一僵,这不是揭他的短吗。

但没办法,谁让那是自家媳妇了,只能假装什么事情都没发生过。

徐妙锦也非常的开心,太孙也好厉害呀,懂得真多。

这时朱元璋赞许的道:“不错,不盲从于前人的经验,有自己的想法。”

“能从历史的高度,去剖析各种问题……”

“看来景恪的本事,你还是学到了一些的。”

马皇后也不禁点头认同,这风格实在太浓烈了。

要说不是陈景恪教出来的,谁都不会相信。

这是他们对陈景恪最满意的地方,是真的对太孙倾囊相授。

陈景恪谦虚的道:“主要还是太孙聪慧,很多东西一说就懂一点就透,还能举一反三。”

马皇后笑道:“不用谦虚,没有你这个好老师在,他就是再聪明也没用。”

“民间都在传,英儿是天命之君,你是应命贤臣。”

“前半句是不是真的还有待观察,后半句是没有问题的,你确实是我大明的应命贤臣。”

陈景恪连忙道:“娘娘此言臣愧不敢当,我也不过是有点小聪明罢了。”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用,若没有陛下和娘娘赏识,哪有我的今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