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6章 我去(2 / 2)

先培养几个表率出来,再慢慢的带动更多人。

他已经有了后续计划。

其实并不复杂,女子书院。

不过这一切都要等到迁都之后再说了。

让陈景恪教导未来太孙妃,此事并没有声张,也很少有人知道。

一切都是默默进行的。

就连伺候徐妙锦的仆人,也只知道她时不时的,会去陈伴读那里听故事。

别的就不知道了。

这么做的原因,自然也是怕引起外面人的不满,横生枝节。

徐达作为徐妙锦的父亲,自然是知道的。

他找了个机会,邀请陈景恪去家中赴宴。

期间什么多余的话都没说,徐达端起酒杯‘哐哐哐’就是三大杯:

“景恪,啥都不说了,这是伯父我敬你的。”

“我知道你不喝酒,以茶代酒就行……”

陈景恪自然知道他为何会如此,不过也没有明着说出来,只是道:

“伯父伯母对我家多有照顾,我和徐大哥又情同兄弟,做这些都是应该的。”

之后两人就将话题扯到别处去了。

徐达说道:“最近几个月东南沿海尤为热闹,百姓无不期待开海……”

“一旦朝廷明旨下达,沿海城市将会爆发巨大的生机……”

“现在我更加理解,陛下为何要迁都北方了。”

陈景恪点点头,说道:“开海只是第一步,如果后续政策无法跟进,富起来的也只是那几个沿海城市。”

“朝廷要做的,是用海贸来带动全国的经济发展,让最偏远地方的百姓都能因此受益。”

徐达说道:“此事我有所耳闻,听说太子让金钞局牵头,组织各地衙门和大海商洽谈收购当地物产。”

“我和永昌侯他们也弄了个小商队,收购了一批瓷器、茶叶、棉布等物品。”

他说是小商队着实太谦虚了,总共十几家权贵,联合采购了七十余艘船。

不是他们不想采购更多,而是就只能买到那么多船。

去年放出风声要开海,民间的商人本来还有些怀疑。

但很快就发现,官僚权贵们都在购买船只。

这下他们就再无怀疑,纷纷涌向东南沿海,各大船厂的订单都排到几年后去了。

一艘船刚从船坞出来,就直接被装上货物等待出发。

现在可谓是万事俱备,就等朝廷一纸诏书下达。

说起船队,徐达遗憾的道:“你不参与进来,实在太可惜了。”

“要不再考虑考虑?我们可以匀几艘船给你,货物也都是现成的。”

“钱的事情也不是问题,可以先欠着,等货物卖了再还也不迟。”

陈景恪苦笑道:“谢谢伯父,我对这种事情是真没兴趣,再说我也确实不缺钱。”

他自然知道徐达等人为何要白送他钱,就是想加深双方之间的联系。

但他却知道,这就是在给自己找麻烦。

他的地位太特殊了,不适合广交大臣。

和徐达、蓝玉等人交好,还是因为他们身份比较特殊。

加入他们的海贸组织,和众多勋贵产生利益纠葛,就是给自己找麻烦。

眼下确实不会有什么问题,徐达也是好心,想要回馈自己。

但以后呢?

霍光真的不知道专权的后果吗?

他比谁都清楚,可他没有任何办法。

背后的利益集团会推着他往前走。

皇后许平君的死,就是最明显的例子。

处在他那个位置,没有造反就已经是难得的忠臣了。

陈景恪不想等到事情无可挽回的时候才去后悔。

从一开始就不要给自己埋祸根。

不想再纠结这个事情,陈景恪就转移话题道:

“据我所知,南海的某座岛屿上盛产香料。”

“将这些香料运送到极西诸国,价格就能翻数十倍。”

“从陆地去极西诸国,途中要经过许多国家。”

“其中几个国家实力很强大,阻断了商路……”

“如果能找到从海洋去极西诸国的航线,就能吃到最丰厚的利润。”

“如果能垄断香料贸易,采用饥饿营销之法,利润更是大的难以想象。”

饥饿营销,这一招当年荷兰人就用过。

香料贸易曾经盛极一时,然而当海量香料涌入,西方人也不是那么稀罕这玩意儿了。

荷兰人的仓库里一度积压了几十万吨香料,最后只能烧掉减少库存。

为此他们还发明了一个节日,就是在某一天,露天焚烧香料。

后来有人想到一个办法,击败所有对手,禁止私人经营香料生意,以完成垄断。

然后靠着饥饿营销,继续赚取巨额利润。

这种方法,确实一度盘活了香料贸易。

但随着荷兰海上霸权的结束,再也无法进行垄断,香料彻底沦为普通商品。

不过后来西方人又玩了个花活,一个中国人很熟悉的套路,养生。

大力宣传香料养生……

于是香料贸易又小火了一把,但再也不复当年的盛况。

陈景恪是怎么知道这些的呢?

当然是学医的时候,从课外书里面看到的。

毕竟当年为了推广销量样式,西方人可是玩过不少花活的。

都被后来人当成趣事写在书里了。

他给徐达说这些,一来目前香料生意确实很赚钱,二来就是刺激他们去探索新航线。

永远不要低估中国人的冒险精神,我们的祖先也曾踏足遥远的天际。

不过可惜,徐达对什么香料贸易兴趣缺缺。

想想也是,他是大明第一等的权贵。

安安稳稳就能把钱赚了,何必去冒险呢。

西方最早的冒险家,大多也都是落魄贵族,希望靠这个翻身。

更大的贵族,则是躲在背后提供资金支持。

等到新航线出现,他们才会亲自下场收割。

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见此,陈景恪也没有再多说什么,新航线的事情以后再说吧。

一步一步来,先把开海第一步做好再说。

话题继续,自然而然的就聊到了辽东战事。

陈景恪说道:“这会儿大军已经到辽东了吧?”

徐达肯定的说道:“没有消息传来,就说明已经顺利到达,估计双方已经发生小规模交战了。”

军队行军路线、每天走多少里路,都是有严格规定的。

不出意外的情况下,朝廷只需要根据数据推算,就能知道大军走到了哪里。

其实还要得益于大运河,可以直接走水路将军队运送到北平,节约了大量时间。

就在他们讨论此事的时候,大军已经到达通州。

冯胜立即派人打探纳哈出的情况,得到了一条重要战报:

“北元王庭支援纳哈出的军队,并未直接与纳哈出合兵一处,而是驻扎在庆州相机而动。”

“不知诸位可有何看法?”

唐胜宗看着军用地图,说道:“北元人这一招很狡猾。”

“若趁我们与纳哈出交战,对我军后方发动突袭,后果难料。”

“如果我们派遣军队防守,就无法全力攻打纳哈出……”

“而且久守必失,北元多骑兵,我方战线又长,很难防的住。”

赵庸提议道:“若能先将这支援军打掉就好了。”

“不但能解决隐患,还能严重打击纳哈出军队士气。”

关良皱眉说道:“只是庆州离此地路途遥远,一旦消息泄露,恐会遭到敌军骑兵包围。”

“想要神不知鬼不觉,越过这八百里距离发动奇袭,太难了。”

冯胜面色严峻,又说了一条情报:“据探马来报,草原天降大雪……”

众将皆沉默不语。

突袭就讲究一个快,在天降大雪的草原发动奔袭战。

能不能找到敌人且不说,寒冷造成的非战斗减员,就够人喝一壶的了。

就在这时,一旁默不作声的蓝玉突然开口道:

“我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