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倚老卖老(2 / 2)

首辅 煌煌华夏 1796 字 2个月前

    严世藩同样是免科举,直接就是国子监生。

    荫叙才是大明朝最稀罕的殊荣。

    父为官、子为官、代代相承传续,正是科举制度诞生前门阀独有的高贵。

    这是一手捧杀啊。

    陆远已经能感到自己后背几乎要被无数炽烈的目光灼透,但还是先叩了头。

    “臣叩谢圣恩,领旨。”

    严嵩于是走下来,从侧方扶起陆远:“陆侍郎,快免礼吧。”

    扶起来后还对着陆远浅揖还了一礼。

    他和陆远的品轶没有差出四品以上,只是因为代传圣谕陆远才向他叩头,因此圣谕宣读完,严嵩需要还礼。

    陆远受了礼拿着圣旨重新回到自己的位置,挺胸抬头面容平静,但却和对面的潘潢交流了眼神。

    后者于是开了口。

    “陆侍郎这一次为皇上、为朝廷立了功,得此恩赏我们南京众同僚亦是与有荣焉,皇上恩泽浩荡,也让我等为人臣者,心悦诚服。”

    “没错。”

    万镗附议了一句:“皇上圣明灼照万方,谁有功谁有过简在帝心,我辈更要精诚一心,治行王化,如此便也有机会同陆侍郎一样,得有封妻荫子的那日。”

    这二人齐开口算是顶和了严嵩,也让许多官员清明了心神。

    与有荣焉,便是陆远吃了肉,可大家伙也都跟着喝了汤,你们不要因此心生嫉羡。

    精诚一心就是要团结,治行王化就是坚持现有政策不动摇,才能有机会继续为大家争取陆远这种福利。

    严嵩见第一招分化攻心战术没能成功,也是看了一眼陆远,浑浊的老眼掠过讶异。

    这陆远,到底是干了什么事,能让南京这些人如此待他。

    心甘情愿拿钱粮为其嫁衣?

    既然搞不明白,那就接着向下聊。

    “圣谕老夫代宣完了,大家不用再拘谨,放松些。”

    严嵩呵呵一笑间便转了话头,目视万镗言道:“仕鸣,咱们俩得有快十五年不见了吧。”

    “阁老好记性。”

    万镗答话道:“嘉靖十五年,阁老自南京改任北京礼部尚书后,下官便再无缘当面聆听阁老教诲了。”

    “真快啊,十五年弹指一挥间,韶华顿去无踪。”严嵩就像一个退休老大爷般感慨聊着:“那时候仕鸣你多年轻啊,现在也是半头华发。

    记得嘉靖十一年的时候伱做顺天府尹,一身正气凛然,不知道劾了京师多少王公贵胄,使京师内外一片朗朗,无数王公见你如见青天白日,畏畏不敢直视啊。”

    万镗答话道:“是的,那一年阁老是南京吏部尚书,也是阁老您识拔,将下官带到了南京任都察院的副都御史,掌监劾南京百官之事。”

    “事实证明老夫的眼光没有看错人,自打仕鸣来到南京,南京吏治为之一清,老夫这个吏部尚书也好做了许多。忆往昔,峥嵘岁月犹在眼前,看今朝,早已物是人非。”

    严嵩感慨万千:“如今老夫已近七旬、仕鸣也六十有二了吧,都无当年英姿锐气,老夫忝居首揆,却已无力再整顿吏治了。”

    分化战术不好用,严嵩又开始用上了官场经典技能。

    倚老卖老!

    (本章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