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苦一苦老百姓(2 / 2)

首辅 煌煌华夏 1799 字 2个月前

    工部要修长城、修坞堡、修北京城,臣的建议是暂时只重修一个北京外城便好,五十万两足够将北京外城修的固若金汤。

    各部院衙门用银九百万两,再砍一半,四百五十万两便可,如此朝廷各项用度加一起只需要九百万两,朝廷还能余留下九百万两的存银。

    按照近十年来朝廷用在防患防灾的计数来取一个均数,大概一百二十万两左右便足够了。

    那么就剩下了七百八十万两,京城各部、院、司、局连着各省衙门的公费一年大概是三百五十万两左右,今年只给二百万两,紧一紧。

    整个北方有官吏十七万四千人,一年俸禄要开出五百六十万两,今年也暂砍一半,得二百八十万两。

    剩下的三百万两匀出一半来继续元祐宫、吉壤的修建工程,再拨出二十万来用于皇宫的修葺,剩下的做备用,防患于未然。”

    韩士英说的轻巧,可这堂内所有人的脸色都凝重起来。

    砍军费、砍公费、砍官员俸禄、砍掉中央各部院衙门一半的经费,真要是照着韩士英这办法来,都不用再防备俺答和汪直了,一年,最多一年。

    大明朝铁定玩完!

    就算是一个刚入仕的公务员都知道,中央政府停摆会对全国稳定制造多大混乱。

    韩士英会不知道?

    “韩部堂真是会精打细算过日子啊。”

    张治配合着说道:“要是按你这个办法来,我大明朝要生出多少乱子,官员罢朝事小、地方混乱事大,一旦从中枢到省、府、县各级衙门无法正常施政办公,便是社稷动摇!”

    “张阁老,下官是户部尚书,朝廷有多少银子,我们户部就花多少银子,这是下官的职责所系。”

    两人在这一唱一和演着双簧,末了一句话把严嵩拉了进来。

    “下官这个想法,既然张阁老不同意”

    “不仅老夫不会同意,严阁老也不会同意。”

    张治看向严嵩:“严阁老,你说是吧。”

    后者能说什么,只能跟着点头:“文邦说的对,户部的意见内阁不能采纳,这些费用中,官员的俸禄和各级衙门的公费都不能砍,军费,也不能砍,不能让去年的庚戌之变再上演了。”

    “既然如此,那下官没有办法了。”韩士英将自己摘了个干净:“下官是户部尚书,只管替朝廷用好每一分银子,既然内阁两位阁老都否了下官的建议,那后面户部怎么做,悉听内阁的命令吧。”

    双簧的目的实现了。

    今天这堂财政会议注定会很难开,最难的也一定是户部,所以从一开始韩士英就先将自己摘出去,后面的所有事全部推给内阁和嘉靖。

    推给内阁就是推给严嵩这个首辅。

    一个嘉靖一个严嵩,伱们俩不都是甩锅的高手吗,现在这口锅就放地上,你们不捡起来,没人去碰。

    嘉靖只能看向严嵩,期待后者能主动去捡锅。

    “皇上。”严嵩起身开口:“为今之计,只有两个办法来解决今年的困难了。”

    “说说看。”

    “第一个办法,今年宗亲那的俸禄一律停发,第二个办法,今年夏税的时候加征嘉靖三十一年赋税!”

    宗亲年俸占了国家财政支出的一半,停掉这笔开支就相当于凭空多了一年的赋税。

    加征嘉靖三十一年的赋税也是相当于多了一年赋税。

    唯一的区别在于,停掉宗亲俸禄那第二年必须要还上,而加征第二年赋税,第二年还可以接着征,至于什么时候免税偿还百姓,宽绰了再说吧。

    苦一苦宗亲和苦一苦老百姓。

    这道题,怎么选?

    (本章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