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章 难民的安置与吸纳(2 / 2)

首辅 煌煌华夏 2100 字 2个月前

    有了安置青壮的经验,陆远便依葫芦画瓢想到了这个主意:“江南织造局在南京周边不是有十几个织坊吗,能安置多少安置多少,剩下的和老弱一道,由工部在城外建一个营区先住下,六个人或八个人一个帐篷挤一挤住着。

    现在天还不算凉,冻不坏人,统一安置居住,这每日的赈粮也好发放,只要饿不死冻不死,撑过这两个月,便能协调周边的府县来分开安置了。”

    说完陆远又问了一句。

    “诸位要有更好的主意也都说说,大家群策群力,一起来想办法。”

    众人哪会驳斥陆远,都点头说是好主意。

    陆远最后看向刑部侍郎裴锦超,交代道。

    “裴堂官,你们刑部这几日辛苦些,帮着应天巡抚衙门维系好治安和分别安置的事,一定要确保不可出乱子,另外安置的过程中也尽量不要太蛮横,闹出民怨也是麻烦。”

    “是,陆部堂您放心,下官一定办好这件事。”

    陆远这才踏实下来,最后又看了一眼这城外乌泱泱的难民潮,转身下了城楼,十几名官员随从紧紧簇拥着。

    上马车之前,陆远又对张居正言道。

    “叔大,你先不要回吏部了,去一趟本官叔父家中,请本官叔父来见本官。”

    “是。”

    张居正拱手,从城门处借了一匹马,打马离开。

    待等陆远回了文渊阁,没多久功夫陆东便赶了过来,张居正识趣离开,掩上房门。

    “叔父快坐。”

    陆东诶了一声,不过能看得出来,在这文渊阁见陆远他还是有些紧张的。

    陆远也知道这是身份巨大差距带来的天然压迫感,自己也没时间再去聊家常来放松气氛,便直言道。

    “南京城涌来了很多难民,这件事叔父知道吗?”

    “知道,这几日城里安置了一些人,但是不多,听说城外还有十几万没有安置。”

    陆远点了点头:“是啊,城里安置了几千人只是少数,这城外十几万才是大头,不妥善安排容易生乱子,我让工部和兵部安置一部分,但恐怕也不定全数。

    便想着让叔父伱出面,用咱家商会招工的名义看看能不能吸纳一些,当然咱们就不必挑什么青壮、老弱的了,只要愿意来跟咱们干的,通通安置。”

    陆东小心问道:“伯兴,你是打算。”

    “前些日子胡宗宪那已经和维特谈好了第一笔买卖,估计能有三四十万两,这是十倍的利润啊。”

    陆远咧嘴:“银子咱们家以后不会缺,缺的只是人,现在南京就有十几万人等着咱们家吸纳呢。

    汪直倭患的事虽然眼下闹的凶,但只要断了葡萄牙人的军备支持,汪直撑不了两年就会穷途末路,这两年,咱们家要抓住这个机会。”

    “明白了。”

    “在澳门往东一海之隔还有不少荒岛,属广州府东莞县辖管,我给其取名叫香港,人烟稀少但是地方比澳门要大,现在葡萄牙人还没占,咱们先占上。

    别小看这个荒岛,它有很多天然港,比双屿要更方便开发使用,先这两地再琼州(海南岛),有了这一条线,大海之南便都是咱们陆家的。”

    陆远拿出一个自己根据前世记忆手绘的地图交给陆东,后者看过惊讶的睁大双眼。

    “汪直的势力集中在平户(日本长崎)往南到双屿、浙江、福建沿海及澎湖(台湾岛)部分,在吕宋(菲律宾)、爪哇(印度尼西亚)有几个港口,仅凭此,他就能和朝廷正面硬撼,这就是火炮和海船的威力。

    未来一定是属于大海的,有海权才能有陆权,一旦汪直覆灭,他的这一切咱们家必须要立刻接手,一旦出现空白,沿海的倭患就还会继续闹下去。”

    陆远一边指点一边交代:“现在咱们家在澳门建火器厂、造船厂的事汪直已经查到了,我不敢确定他会不会跑北京散布这个消息,现在我已经做了几手准备,但也不敢笃定万无一失,不过若是咱们家控制了这一切,那就一定是稳如泰山,所以叔父,你后面两年要多费心。”

    陆东连连点头。

    “我记住了,这件事我一定办妥当。”

    “好。”

    陆远收起地图交给陆东:“那侄儿就多谢叔父了,这文渊阁叔父不便久待,侄儿不送了。”

    “嗯,交给我吧。”

    陆东带着地图快步离开,脚步急促有力。

    一想到自己要做的事将事关陆家未来几百年的家业盛衰兴亡,陆东也仿佛瞬间年轻了几十岁。

    老了老了,竟然还能干出这么一件大事。

    (本章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