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 戚继光投入江南怀抱(2 / 2)

首辅 煌煌华夏 2027 字 1个月前

    “陆少傅、谭侍郎。”

    对陆远二人的到来戚继光也显得很高兴,他兴致勃勃的向两人介绍着此刻浙江的军备情况。

    “按照张部堂的意思,下个月即从双屿出兵平户追剿汪逆,末将则从杭州出发,会同福建的俞大猷将军一道将闽浙沿海所有岛礁再全部梳理一遍,清剿盘桓在这些岛礁上的海盗、流寇,彻底荡平沿海。”

    谭纶看向陆远:“陆少傅有没有什么训示。”

    “军务之事,本官不懂。”陆远连连摆手:“本官对这种事向来是只带耳朵不带嘴,子理兄和戚将军聊吧。”

    说罢陆远就起身走向房间内悬挂的闽浙沿海图前端详。

    身背后,谭纶和戚继光聊的畅快。

    “只待张部堂那里剪除汪逆,咱们这边再荡海平波,萦绕我大明几十年之久的海患就算彻底根除了,如此,沿海百姓再不用受海盗倭寇侵扰之苦。”

    戚继光摩拳擦掌:“末将早先在登莱,只有守备招架之力,苦无主动出击之能,今日可以在浙江大展拳脚了。”

    谭纶含笑点头:“元敬所言甚是,为兄为你道喜,也预祝你出师告捷。”

    “多谢子理兄。”戚继光抱拳道:“也要多谢陆少傅这两年来的鼎力相助,不然焉能如此快的整军成军,末将微末之才,不敢居功。”

    这个时候一直看地图的陆远突然开了口。

    “荡平沿海之后,戚将军作何打算。”

    戚继光错了一下神:“陆少傅是何意?”

    “是回登莱还是留在浙江。”

    陆远没有转身,只是看着地图说话:“海患平复之后,朝廷就会开海禁,居安思危,江南仍需练兵,尤需精锐水师来为海贸保驾护航,戚将军练兵之才能冠绝我大明,只是回登莱守备疆域难免有些屈才了。”

    “陆少傅说的极是。”谭纶附和了一声:“元敬,以你的才华,留在江南方能大展拳脚,而且就算剿灭了汪逆,也并非就是刀枪入库、马放南山,还多的是伱继续建功立业的机会。

    江南富庶、丁口巨万,完全可以练一支纵横汪洋,睥睨万国的强大水师,回登莱困守一城,闲度此生实在是浪费。”

    戚继光这便反应过来了。

    怪不得今天陆远和谭纶一起来,这是盛情相邀,要把自己留在江南的意思。

    “戚将军将来定可成为我大明朝的名将,乃至是我民族之名将,保家卫国、开疆拓土才是为将者之荣誉。”

    陆远转过半个身子看向戚继光:“本官很看好戚将军。”

    戚继光虽是军户出身,不谙政治,但也不傻,能听明白陆远话中的意思。

    军人就干军人的事,追求一个军人该追求的事业,其他的不要多想。

    留在江南发展前景最好,回登莱,只能一辈子当个世袭的守御千户,为大明朝守海防。

    纵横汪洋、睥睨万国,这般足以名垂青史千年的荣誉,哪一个好男儿不动心。

    戚继光深吸一口气,站起身来抱拳施礼。

    “若陆少傅不嫌末将才疏学浅,末将愿留江南以供少傅驱使。”

    听到这话,陆远的脸上笑容更甚。

    这个结果一点不意外。

    戚继光不是海瑞,他是一个识时务的人。

    既有练兵打仗的名将之才,又有洞悉时局的政治敏锐,要不然也不会以一个世袭千户的身份一直到加封太子太保、兵部尚书,蓟州总兵。

    虽然他屡立战功,但没有张居正的提拔,也轮不到他。

    收下戚继光,江南又多一大将,多一柱石。

    至于俞大猷则和戚继光不同,俞大猷是根正苗红的江南地方势力一员,俞家世世代代的根都在福建,宗族亲重,无须拉拢天然就是自己人。

    如此,江南军方双柱石就位,加上一个谭纶,足以为江南保驾护航了。

    万事俱备,只待东风。

    (本章完)

()

1秒记住笔趣阁:www.uuubqg.cc。手机版阅读网址:m.uuubq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