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九章 朝堂论辩(2 / 2)

    赵佶好像一点都不建议似的,因为他在风月楼里也有自己的相好的,正好符合吴熙说的那种书生逛青楼的事情。

    “英武候就只是看见这些吗?”

    工部侍郎孟揆站出来问道。

    “还有很多的事情,本候就不一一赘述了,要是侍郎大人有兴致的话,改天我们一起逛逛?本候来到东京城的时间不长,很多地方都没有去过,不知道该从哪里说起啊,万一下一次,圣上再问起来的话,本候也好有话说啊。”

    孟揆一下子语塞,竟然不知道如何应对了。

    “好了,好了,早朝之上也不是你们拉家常的时候,说说御史方鹤被人烧死的那件事情吧,开封府全权办理此案,现在可有眉目?”

    赵佶一看双方陷入了尴尬,马上叫停之后,转移了话题,本来早朝的话题就是这桩案子,多了个吴熙,也就多了一点插曲,现在言归正传才是。

    吴熙和孟揆退下,盛章出班。

    “陛下,据老臣这几日调查,已经有些眉目了,但是这件事情涉及的人员有些棘手,老臣不知道是不是要在朝堂上公开?”

    “说,这样的害群之马,要坚决清除出我们的队伍,还给他留什么面子,御史可是朕的左膀右臂,杀了他,就等于是打了朕的脸,那么打朕脸的人,就等于是和天做对,这样的人,就该拉到菜市口问斩才是。”

    赵佶似乎对方鹤的死很是在意,听盛章已经有了人选,心里很不得此刻就让左右上前斩杀在大殿之上。

    朝廷一向是仁慈的,见不得这么血腥的场面,也不会无缘无故的就杀士大夫,最多是流放,把你赶走就算完了。

    吴熙已经知道这些人需要对付的人是自己,心里很坦然,不知道自己刚才拙劣的表演会不会让始作俑者觉得用方鹤这样重的筹码是不是有些浪费了?

    果然,盛章在巨大的压力之下,说出了英武候吴熙的名字,满朝皆惊。

    一个刚刚被封为英武候的将军,竟然是杀害大臣的凶手,不过想想也能想的通。

    第一,他是一个官场上的新人,自然不知道这个弹劾是对自己有益处的事情。

    第二,刚刚战场下来的军士或者是士兵,都要在军营里待个几个月才能放回家和家人团聚,为的就是洗刷掉他身上的戾气,没准吴候的戾气过剩,仗着自己是有功之臣,对弹劾他的大臣有怨恨,杀他是有天然的动机的。

    第三,新人上位太快,容易受到老权贵的打击,这也符合老权贵的心里。

    所以这件事情不管是谁做的,到最后一定是吴熙做的,这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了,吴熙想的很开,所以心里是可以承受这样的结果的。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了刚刚走回去的英武候吴熙的身上。

    就连赵佶都有些不敢相信的看着吴熙,不说话的看着他,等他给自己一个解释。

    吴熙摇了摇头,径直从人群里走出来,抱着芴板,给赵佶鞠了一躬,给左右大臣各自鞠了一躬,说道:“我本一介流浪儿,被老爹救起之后,来到了大宋,给了我非常高的礼遇,这是小子我的荣幸,也能体现出大宋朝的宽容。

    双溪村的生活是我最为平静的一段日子,后来就有了嗣武城的山民暴动,诛杀了杀贼,还给了嗣武城百姓一个平安的住宿环境。

    西军的种略相公见小子是一个人才,值得培养,于是破格提拔做了神佑军子午营的主将。

    小子天生就不是一个安生的主,于是就北上去剿匪,哪里知道机缘巧合之下,竟然做了淮阳军的指挥使,最后前往淮南平乱,其间多次的到童大人的提携,才荡平贼寇,还给大宋百姓一个安稳的生产环境。

    小子也幸不辱命,朝廷高看一眼,封了英武候的爵位,实在是小子祖上积德,才有现在的荣耀。

    领兵期间,确实有不当地方,四周城下诛杀朱勔就是一个不当的行为,于是弹劾合情合理,小子接受这样的弹劾,同时也为死去的御史大人感到悲哀。

    试问小子这样一步步来到京城,就是为了杀一个说了几句公道话的御史大人?”

    满朝的人面面相觑,不知道该如何回答了。

    就在这时,盛章站出来,义正言辞的问道:“难道杀一个御史你还不满意?你的最终目的究竟是为了杀谁?”

推荐都市大神老施新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