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同门(虫)(1 / 2)

黛玉拜师大礼之后,就开始跟刘先生读书。按林如海夫妻的意思,自然是再请一个伴读。但黛玉觉得刘先生是当世大儒,自己能拜到他门下已经是万幸,哪里还能太讲究排场,因而向贾敏提议说,只请英莲一个伴读,再提雪雁做书房丫鬟就够了。

    雪雁是林家家生子,去岁将将提到黛玉身边做小丫头,如今将将七岁,虽然是个伶俐的,到底一团孩气,因而贾敏觉得雪雁到底太小了些。谁知自从雪雁提上来之后,黛玉就待雪雁与其他丫鬟不同,因而贾敏也就由得黛玉了。贾敏不知前世,正是雪雁一人最后守在黛玉身旁,黛玉却无论如何不会忘记和雪雁相依为命的日子。

    单说刘先生越是多授得黛玉几门的课,越惊奇于黛玉的天分,此女竟有似有过目不忘之能兼有举一反三之慧,悟性之高,自己生平仅见。兼之刘先生授课亦是生动有趣,不拘泥于正襟危坐、一板一眼,黛玉亦是学得不亦乐乎,因而师徒两个竟是乐在其中。

    又因黛玉是刘先生入室弟子,因而并非刘先生在林家坐馆,而是王嬷嬷并几个管事每日送黛玉去刘家学习。幸而刘家和林家只一街之隔,倒是不远。但黛玉五岁女童,日日早起,风雨无阻的上学,已是难得。

    又说刘先生考校起来,黛玉的四书已经学得极好,但他听黛玉自言:四书是自己在林如海书房看的。刘先生觉得做学问最重根基,黛玉虽然讲四书解得极好,但也不妨再教一遍。因而只识字那些三百千不用再教,倒亦是从四书讲起。

    如此一来,黛玉固然是温故而知新,英莲和雪雁也是受益不小。两人虽然学得吃力,但两人俱是伶俐之人,加之一个被拐子拐过,一个是家生丫头,有今日陪黛玉读书的体面,两人都刻苦得很,生怕一个跟不上,被撤换掉伴读这差事。因而,刘先生教授起来,不但女学生进益极快,两个伴读都是不凡,倒令刘先生稍感意外。

    除跟刘先生读书外,黛玉唯一担心的便是贾敏。前世贾敏便是在今年冬天一病没了,自己也跟随贾雨村进了京城,从此骨肉分离。这年堪堪到了冬月,贾敏偶感风寒,果然病了。林如海倒还罢了,贾敏身子一项不错,心想不过吃几服药就好了;黛玉却紧张得什么似的,恨不日日侍奉床前。不过今世黛玉却是虚惊一场,请大夫细细诊治之后,贾敏果然一天天好起来。

    又过不足半月,腊月近在眼前。黛玉已经向告了长假,照例年底林家是要回苏州祖宅过节的。贾敏痊愈之后,亦开始收拾打点行李,只等择了吉日启程前往苏州。其他人倒还罢了,独英莲比别个兴奋十分。原来自从英莲定了黛玉的伴读,封氏再无挂碍,依旧回了苏州封肃庄上,母女两个不过有些书信往来,这倒是许久未成见面了。林家回苏州过节,英莲也能回外祖庄上,母女团聚一番。

    却说这日林家一切打点妥当,管事来回话说:刘先生府上来帖子了。

    林如海忙命请进来,一面使人看茶,一面看了帖子,立马就提笔回了帖子,赏了报信小厮,说只管回去回刘先生,我和玉儿明日必到。

    将将送走刘家报信小厮,贾敏走进书房道:“老爷,一切收拾妥当,明日辰时恰是吉时,启程最好。”

    林如海却满面堆笑,摆手道:“不急,不急,明儿我和玉儿到刘先生府上作客,回苏州再择日子便是。敏儿你好生打点两份礼物,定要雅而不俗,巧儿不拙的。”

    贾敏见了林如海这高兴样子,不知遇到什么喜事,遂问:“怎么老爷到刘先生府上作客,不带礞哥儿,倒带玉儿?玉儿再好,也是姑娘,便是应酬,也应该是我带着玉儿各家走动。”

    林如海笑道:“刘先生府上将将来了帖子,玉儿的师兄,今科状元陈墉明日到刘府拜会,刘先生下了帖子让黛玉去见师兄。”

    贾敏知道林如海最喜和饱学之士结交,刘先生学问自不用说,和林如海早就惺惺相惜。这陈墉乃是状元之才,林如海也是闻名已久。这次前去刘府,还能相识陈墉,也难怪林如海如此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