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5章 悬崖勒马上(2 / 2)

    夏树没有立即表态,他转头望向左舷海面,余光瞄了眼冯-特洛塔上校。这位职务仅低于自己的舰队作战部长先生满脸惊讶,由此看来,舍尔居然没有预先跟他沟通这一想法

    调回侦察舰队并不意味着完全放弃突破海峡的举动――就算真的放弃了,后面也可以尝试从北海北部突入大西洋,施利芬计划的教训揭示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战争哲理:灵活的策略比死板的计划更有机会获得胜利!

    虽然没有明确的证据表明自己的计划面临威胁,但夏树的直觉告诉自己,舍尔的意见是正确的,于是,他将目光转回到舍尔脸上,语气淡然而坚定地回应说:“以‘德弗林格’、‘戈本’、‘布吕歇尔’率部分轻舰艇全速北上,‘‘毛’奇’、‘罗斯托克’带护航舰艇慢速跟进。”

    一旁的冯-莱费措夫中校提醒说:“希佩尔将军在报告中说,‘‘毛’奇’号的状况没必要退出战斗,而‘罗斯托克’号已在v-和-的掩护下提前返航。”

    不等夏树开口,冯-特洛塔上校按耐不住了,他进言道:“就算英国海军将全部的快速舰艇集中一处,凭我们的力量加上高速鱼雷艇群的配合,足以挫败他们的进攻,这个时候撤回侦察舰队,不免挫伤希佩尔将军及其麾下官兵们的信心士气。”

    见舍尔态度坚决,夏树心平气和地向冯-特洛塔上校解释说,‘毛’奇号挨了两枚水雷,能否维持高航速状态未可知,稳妥起见,还是让它拖后待机,而以三艘完好无损的战巡北上策应。多三艘主力舰,再次击败英国主力舰队的把握会大很多,而且能够应付各种预料之外的情况。

    冯-特洛塔上校是舍尔的多年好友,因其就任公海舰队指挥官而获重用,可说是“自己人”。他的异议只是出于个人的不同见解,不存在矛盾之说,军人的职责让他义无反顾地选择了服从。

    给希佩尔舰队的电报刚刚发出,“国王”号的通讯部‘门’就收到了“俾斯麦”号发来的急电:侦察飞机在舰队东北方4海里的位置发现一支强大的英国舰队,计有大型战舰五艘、轻型舰艇二十余艘,航速达到了节。

    “果然!”冯-莱费措夫中校轻叫道,“敌人在打两面夹击的主意,好让我们首尾不能相顾!”

    夏树刚从海图室来,对己方舰队此时的阵位有非常直观的掌握,那支英国舰队出现的方位确实不同寻常,它的矛头很可能直指己方支援舰队。此前两场海战,德国海军的载机母舰和高速鱼雷艇母舰都发挥了不可小视的作用,而且英国人一时之间很难找出对付这两种新装备的办法,直接摧毁应是现有条件下的最佳选择。

    (

    <iv>

    <rip>pa_4();</rip>

    <rip>pa_();</rip>

    <rip>pa_();</rip>

推荐都市大神老施新书:

</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