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2章 钢拳(2 / 2)

    低矮的灌木能够藏匿匍匐者的身形,却挡不住子弹和弹片的侵袭,爆炸听起来近在咫尺,子弹仿佛是从头顶飞过,受伤同伴的哀嚎不堪入耳――如此重压之下,举白手绢的法国士兵出现了,一个接着一个,不等德国人用别扭的法语劝降,对面幸存下来的法军官兵纷纷加入这一行列,留在树林中的法军士兵本来还有机会熬到夜幕降临再伺机撤走,但看到投降的同伴至少在此刻安然无恙,他们战斗下去的决心受到了极大的动摇,人们开始放下武器走出树林。随着放弃抵抗的法国士兵越来越多,德军骑兵趁势进入树林,他们像是检阅部队一样从那些已经丢弃武器的法军士兵们身旁经过,这个怪异的场面也彻底摧垮了法国人的信念。那些躲在原地的法国兵没有开火,在德国骑兵凌厉气势的威逼下,他们最终也都丢下了手中的枪支,自此结束了难堪的战争之旅。

    攻占莫城之后,威廉皇储的第军团继续向西推进,巴伐利亚王储鲁普雷希特指挥的第军团位于他的左翼,两大军团联手合力,一路摧城拔寨,浩浩荡荡杀向巴黎,而攻占亚眠、杀奔巴黎的海军陆战部队也推进到了位于巴黎以北,距离巴黎市区仅四十公里的小镇梅吕,两支精锐部队遥相呼应,对退守巴黎的协约**队形成了了钳形攻势。

    西线战场的形势岌岌可危,法军总司令部绞尽脑汁地搜刮可用于作战的部队和人员,与西班牙、意大利接壤的南部和东南部边境防线已形同虚设,经过第三批紧急动员,超过万名年龄在至岁之间的男性进入各地兵营接受军事训练,而在海峡对岸,英国高层却在向法国增派援军或是撤回远征军部队的问题上展开争辩。

    就在莫城陷落的当天晚上,首相阿斯奎斯在英国陆军部召开了内阁会议,刚从法国回到伦敦的远征军司令弗伦奇元帅向内阁成员们描述了法军官兵英勇作战的情形――他们以值得敬佩的勇气保卫着自己的国土,如果英**队选择在这个时候撤离法国,法军将士只能在孤独中悲壮赴死,而等到法国战败之后,手握一支强大海军陆战部队的德国皇帝必然会向英国提出非常苛刻的停战要求,若英国拒绝妥协,德国海军陆战部队将会在德国海军的护送下跨过英吉利海峡,到时候弱小的英国本土军队或将原原本本地重复法国人的悲剧。与其这样,不如在西线还没有彻底失去翻盘希望之前放手一搏。

    在英国的陆军将领当中,战争爆发后就任陆军大臣的基钦纳元帅的勇猛作风和独断专横使之显得颇为“另类”,而当这场战争无可挽回地爆发时,他也是唯一一个认为这场战争将打上三年的英国内阁大臣。出于长期作战的需要,他不顾英国的海军传统,在没有得到内阁批准的情况下大批征募志愿人员作为职业军人进行训练,再有一两个月时间,英国本土军的规模就将扩充到三十万人,是战争刚爆发时的四倍还多。

    和平时期,阿斯奎斯是个能够稳定局面的好首相,可是在战争时期,他既没有足够的热情和决心,也没有应付战争的眼光和智慧,他最终模棱两可地作出了评述:鉴于英国的海外航运线正受到德国舰队和潜艇日益增长的威胁,英国的军事力量只能在短时间内保持较快的扩增速度,眼下只能选一条路走到底――要么孤注一掷把英国国内所有集结完毕的军队和尽可能多的物资送往法国,把英国的命运跟法国盟友紧紧捆绑在一起;要么将最好的陆军士兵全数调回英国,以此作为今后同德国人谈判的砝码。

    (

    <iv>

    <rip>pa_4();</rip>

    <rip>pa_();</rip>

    <rip>pa_();</rip>

推荐都市大神老施新书:

</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