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红色警戒下(1 / 2)

从但泽启程前往斯德哥尔摩的前一晚,夏树在下榻处迎来了一位特殊的访客,德国现任首相特奥巴登-冯-贝特曼。这时候,夏树已确定将与沙皇尼古拉二世在喀琅施塔得军港会面,并把情况向德皇作了通报。

    冯-贝特曼即受威廉二世之托从柏林兼程赶来。

    若是就自己的行程安排表达认可或反对意见,用不着差遣堂堂一国首相匆匆前来,夏树知道其中必有深层次的用意,所以命侍从准备了一壶香茶,又让夏洛特先行歇息,自己与贝特曼单独会面。

    与那些从军多年的将领一样,贝特曼进入政府机构供职已有四十多年,政治阅历深厚,行事风格沉稳。他不急于将此行的所有意图一股脑道出,而是将它们妥善编排起来,既不会显得唐突,又不至于拖沓,对节奏和气氛的掌控较为得当。

    在之前的晚宴上,威廉二世曾劝夏树取消对俄国的访问,但对于他将要前往喀琅施塔得跟尼古拉二世会面的决定,却又委派贝特曼转达了他的支持态度,更嘱托夏树就同盟国联合援俄一事打探尼古拉二世的口风,此般举动恰恰反映出欧洲国家对俄国的复杂心态。长期以来,斯拉夫民族被中欧和西欧国家视为生活在东欧的野蛮人,是一股有可能毁灭欧洲文明社会的可怕力量,这种观念直至近代依然存在。如今沙俄帝国摇摇欲坠,这个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斯拉夫国家将会何去何从,是被人为分裂成为若干个小国家,还是由一个新的独立政权继续统治大俄罗斯,现实的问题受到了欧洲国家尤其是列强的密切关注。

    大战之后,同盟国阵营的战略方向几乎是德国一家掌控。在夏树看来,联合援俄的实质目的是减少德国在与美英发生冲突时的后顾之忧,要做到这一点,需要改善德俄关系,并让俄国尽可能处在一个腐朽政权的统治之下。然而以当前的形势,除德国之外,其他同盟国家对援俄策略既无太多的兴趣,也没有足够的财力给予支持。

    爱尔兰眼下的努力方向是和平发展、提升国力,跟德国致力于扩大国际影响力、构筑牢固的洲际势力圈的大战略目标完全不在一个级别上,但爱尔兰的独立建国和快速发展得益于德国的庇护与支持,未来的发展形势跟德国的战略成败休戚相关。从大局出发,夏树在跟贝特曼的谈话中较为清楚地表达了自己的政治见解――统治俄国三百多年的罗曼诺夫王朝已经病入膏肓,有限的外部援助无助于改变现状,除非是强势介入,它的倒台恐怕是任何人都无法改变的趋势。若是由一个类似法国的资产阶级政府来统治这个国家,那么新生的俄国将会成为两大阵营竞相拉拢的对象,但若是出现了一个工人革命政权,就会被欧洲乃至非欧世界的国家视为新的祸患,加以封锁甚至是武装干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