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 北方之狼(2 / 2)

    在穹顶船坞的尽头,夏树停步远眺,偌大的港湾之中,有个看似不起眼的码头,那里集中停泊着好些“黑鱼”。在旧时空的历史上,苏联和俄罗斯建造过不少名头响亮的潜艇,阿尔法、台风、阿库拉、北风之神,它们以某些领域的尖端性能以及令人畏惧的威慑力而闻名,是20世纪后半叶以来苏联和俄罗斯海军手中最为锋利的剑。就战略处境和国防实力而言,重点发展潜艇确实是俄国人迫不得已的出路。区区一艘航母就算非常圆满的建成服役了,且不说到它真正形成战斗力还需要多长时间,单纯以数据论,它的出现改变不了苏俄在周边任何一个海区的实力排位,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里,苏俄海军所能够依靠的大腿依然是陆基航空兵和潜艇部队……

    夏树望见的那群“黑鱼”当中,有四条堪称是苏俄海军的“镇海之宝”,它们也是这个时代俄国人极少数真正能够拿得出手的海军装备。无论对内还是对外,它们都只有k这样一个简单的级别代号,它们没有各自单独的舰名,仅被冠以k1-k4的战术编号,但它们却是“基洛夫”号之后西方国家最关注的苏俄舰艇。

    相比于德、美、日三强一级潜艇动辄建造二三十艘的规模,一个级别只建造四艘很不起眼,可没有哪个国家、哪支海军敢于小瞧这四艘k级潜艇。在这个大多数现役潜艇的水下航速不超过10节的时代,k级能够以164节的速度进行水下冲刺,而且经济航速下的水下续航力高达240海里,为普通潜艇的四到五倍,完全可以称得上是aip潜艇(即使用不依赖空气推进发动机作为动力的潜艇)的早期作品。

    在40年代中期,苏俄的工业和军事科技跟世界顶尖水平还存在较大差距,造船工业的基础不算薄弱,但整个二三十年代,苏俄的战略重心都在陆地和天空,用于海军建设的投入少得可怜。就比如说跟英国合作建造的基洛夫级大型巡洋舰,它们在苏俄国内被视为海军王牌战舰、海上作战利器,长期活跃于欧洲海域,是欧洲各国报刊新闻里的“常客”,但投入远东战场之后,很快就被日本海军给干脆利落地击沉了。意识到发展水面舰艇投入大、见效慢,苏俄海军遂确立了优先建设海航和潜艇部队的战略规划,k级潜艇便是第三个“海军五年计划”的杰出作品。

    尽管在国际海军领域的权威人士们眼里,苏俄依靠自身的科研力量想要搞出建造水下高速潜艇所必须的“闭式循环推进系统”简直是异想天开,但凭着舰艇工程师们的聪明才智和钻研精神,再加上情报部门从欧美国家那里搞来的一些技术资料和技术设备,摩尔曼斯克造船厂研发部门于1943年完成了k级潜艇的理论验证工作仅仅比德国和爱尔兰联合研究机构慢了10个月,领先于美、日、意这三个传统的海军强国。到了1944年初,苏日战争正展开新一轮角逐,苏俄军队已有取胜迹象,但是想要彻底击败日本军队,尚需巨大的人力物力投入,苏俄二号人物布勃诺夫又一次率领庞大的代表团遍访欧美,利用西方国家积极压制日本扩张的心态,谋求资金、技术、物资等方面的援助。正是这次出访,使苏俄获得了德国克虏伯研发生产的新型高强度钢材,为k级潜艇的建造夯实了物质基础。在设计和建造部门的不懈努力下,第一艘k级潜艇于1945年4月建成,建造周期仅为15个月又10天,另外三艘则分别于6月、8月、11月完工。

    建成服役的k级“水下高速潜艇”,排水量为水面1870吨,水下2410吨,海上自持周期为45天,最大可达60天,水面续航力为18000海里,水下续航力300海里,具备深入大西洋和太平洋展开作战活动的能力,安全潜航深度达到100米,较普通潜艇增加了一倍,而作为深度最大的边缘海,巴伦支海的平均深度为229米(一般的边缘海平均深度在百米左右),这种地理条件正适合水下它们施展功力。武器方面,k级装备533毫米鱼雷发射管8具,搭载鱼雷22枚,为了最大限度地保证水下航行速度,该级潜艇仅在指挥塔后部安装了两门25毫米机关炮,一旦遇到敌方反潜飞机,最直接的做法就是逃据情报显示,苏俄海军潜艇部队紧急下潜的训练标准是90秒,即从发现敌机到潜艇完全入水耗时不超过一分半钟,而k级潜艇的训练标准是30秒!

推荐都市大神老施新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