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二章 二 叛变(2 / 2)

    另一方面薛伯仁原本还在为自己的计划实行顺利而感到欣慰,太原经略使刘献之的佯动拿捏得恰到好处,成功的吸引了突契的注意,给薛伯仁的进军赢得了时间。可是等薛伯仁好不容易展开兵力准备对突契发起反击的时候,却传来了辽东都护府几乎失守的消息,薛伯仁闻讯顿时呆在了原地。他没有想到这一次阿比契力尔的目标竟然不是太原而是辽东。这么一来刘献之的军力就成了白白浪费掉的游兵,而苏成栋又莫名其妙的出兵幽州,结果给了阿比契力尔一个绝好的时机。现在自己鞭长莫及,就算要赶去救援辽东也不行,他必须先击退幽州的突契大军才行,但是可以预见的一点就是幽州的突契军会竭尽全力拖住自己步伐,为辽东的战局赢得时间。现在唯一能解救辽东的兵力就只有苏成栋的辽东军,但是失去城郭庇护的辽东军在野战之中究竟能不能对抗突契的骑兵,现在还是个未知数。

    既然无力改变辽东的战局,那么就应该把眼光放到目前的战局上来。薛伯仁冷静下来以后做出了如此的判断。在他与突契军交手的那几年之中他累积了不少作战经验。他明白突契军并不擅长攻城而且会尽力避免伤亡,因此对于那些深沟高垒的城池他们是不会轻易硬攻的,他们所依仗的就是骑兵的高机动性,利用调动绢之国军队造成局部兵力空虚的弱点。然后再针对这个弱点下手进行急袭,趁着胜利的机会夺取一些失去抵抗能力的据点。因此他将自己的八万大军重新编组调整,组成了一个巨型的移动堡垒,不给突契军留下任何可乘之机,切实的向着那些陷入危机的城池推进。面对这种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保守阵法,突契军就好像在咬一个刺猬一样。无从下口,想要进攻却又必须面临极大的伤亡,唯一的选择就是被这个堡垒推开。靠着这一招薛伯仁成功的解除了定州、涿州的危局,并且收复了易州,可是突契军也不含糊,凭借着机动优势不断对其进行袭扰,同时对其他方向的据点发起进攻,因为薛伯仁没有余力保护所有的据点。

    但是这正是薛伯仁的本意,只要易州,涿州,定州,幽州这几个大的战略重镇在绢之国的掌握之中,人心就会因此而稳定下来,其他那些小地方如果太过在意他们的得失就会被突契军牵着鼻子走。另外他还有更加厉害的一招,那就是在他采取这堡垒式阵型缓慢推进的同时,他早已修书一封,请求太原经略使刘献之迅速出兵截断突契军的后路――如果无法解救辽东的危局,那么至少可以尽量歼灭幽州的突契军有生力量,为今后的战争奠定基础。

    太原经略使刘献之在得到前线战报和薛伯仁的书信以后召集众将商讨了当前的战局,他的判断和薛伯仁大致相同,只不过他的做法却大相径庭。他认为幽州的突契军本来就是诱饵,如果在这个时候还执着于诱饵的话,那么就正中阿比契力尔的下怀,当然薛伯仁部的确不是解救辽东危机的人选,可是太原经略府却可以。因此他一面派司马安,郝曼才,韩建隆三人领兵四万沿桑干河抄幽州突契军的后路,一面派卢清翰和葛博龄带着精锐骑兵,携带二十日口粮火速奔赴辽东,帮助苏成栋击退突契军。

    就这样,刘献之,薛伯仁,苏成栋和朱天顺组成的绢之国四大主力部队与突契军的两股大军在幽州到辽东的地面上展开了一场各自为战的乱斗。(未完待续。)

推荐都市大神老施新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