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三章 六 骚乱(2 / 2)

    一小股前去交换物资的唐羌部族的人被人袭击,不但把牛羊马匹以及随行的货物劫掠一空还把人全杀了,案发之后,唐羌的人根据现场痕迹进行追踪,结果发现加害者的踪迹消失在了叶儿羌部的领地之内,这下子事情就闹大了。唐羌部的头人自然要找叶儿羌部算账,可叶儿羌部对此事却拒不承认,咬死了这件事情不是叶儿羌人干的。双方的矛盾迅速升级,很快就演变成了两部族之间的全面冲突。

    作为统治这一方的绢之国当然不能坐视两个部族就这么干起来,可是绢之国在这里的兵力不足,难以用武力来迫使双方放下武器何谈,因此联合各部族出面和解就成了唯一可行的方法了,有了各部族的公论以后这两个部族也就不好再执拗下去,否则很可能招来各族的共同讨伐。

    但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再次出乎了大家的意料。首先是在各部族联合会议上,绢之国的态度暧昧引发了大家的不满。在这件事情上绢之国一方面觉得叶儿羌人不至于为了这么一点蝇头小利干出这么出格的事情来,一方面却又苦于拿不出叶儿羌人无辜的证据,结果被大家以为是他在偏袒叶儿羌人,这尤其使得麻羌和烧当羌人觉得不满,因为之前他们就觉得绢之国故意偏袒叶儿羌部。

    其次是本来处于弱小地位的叶儿羌却出人意表的在与唐羌的冲突中获得了一次大胜,唐羌不但输了仗,还损失了很多牛马物资。这个结果更加加深了各部对绢之国的误会,他们认为绢之国出面调停是在为叶儿羌人争取时间。这么一来绢之国反而变得里外不是人了,为了平息各部的怒气,绢之国只得派出使者前往叶儿羌部,要求叶儿羌把夺来的战利品归还给唐羌部,这叶儿羌人当然不干了,这是他们流血流汗才拿到的战利品,何况他们本来就是被冤枉的,在他们眼里唐羌人才是故意挑起争端的过错一方。

    由此为契机,唐羌,烧当羌和麻羌组成了联盟,公然对叶儿羌人和绢之国官府发起了挑战。绢之国事情没摆平还惹来了大麻烦,只得缩在城池之中固守,同时向朝廷求援;而叶儿羌也在三部联合讨伐的包围之中处于守势,最后不得不向当地的吐蕃族求援。

    其实这件事的幕后真凶就是吐蕃人。他们早就接到了罗得萨恩的指示尽可能寻找机会扩大羌族与绢之国的矛盾,借此扩大吐蕃在这一地区的影响力,因此他们瞅准了这个机会制造摩擦。叶儿羌人的求援当然是他们趁机介入的绝好机会,但是吐蕃人也不想卷入这个事件太深。一来卷入太深势必会损耗吐蕃本身的实力,从他们的切身利益出发他们的确愿意扩大在这片的影响力,可是却不想付出太大的代价;二来这么做也会引起绢之国的注意。因此吐蕃人的支援程度并不是明面上的出兵,而是暗地里的。在他们看来把整个河西地区闹乱才是符合利益的,因为这不但可以削弱绢之国在这片地区的威信,也可以把水搅浑,让各部族不得不为了自身安全而战,这样就不容易暴露出吐蕃的意图了。最终吐蕃人将凭借背后整个吐蕃国的力量和影响力在这片地区获得优势。

    当然,这只是吐蕃人一厢情愿的想法罢了,作为冲突的实际承担者,叶儿羌人确实相当卖力的在保卫他们的家园,更戏剧性的是他们在面对那三支羌族联军的战斗中连续取得了两次胜利,大大的鼓舞了本族人的战斗意志。这其中涌现出来两位引人注目的人物,他们在这两场战役中的出色表现使得他们一跃成了叶儿羌人心目中的英雄。他们是古尔和巴尔兄弟,其实就是突契大汗阿比契力尔派到绢之国的两名间谍帖蒙和合撒。(未完待续。)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推荐都市大神老施新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