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六章 三 长安城内(2 / 2)

    要在漠北筑城,那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要知道那里除了沙子就是荒草,既没有泥土石块,也没有树木,绢之国就是有再多能工巧匠也难为无米之炊。对此刘献之向刘龑提出了自己的一条解决办法,由此成为了推动此次军事行动的主要原因。

    有了皇帝的支持,那么绢之国举国上下都得为这一仗做好准备,这是一次规模宏大的军事行动,尤其是对部队的后勤供应提出了前所未有的高要求。为此刘龑聚集了绢之国所有可以调动的力量来筹备此事,而且为了尽可能的保密,行事的时候又要保持低调,这可是一项挑战。米益国的预料并没有全部命中目标,刘龑之所以不能把薛伯仁调去西域当都护,主要的原因是需要他留在京中居中调度,把控全局。这件事就算是兵部尚书安靖边病愈复出和薛伯仁一起联手也办不了,更何况安靖边这次的病迁延难愈,只有薛伯仁一人孤木难支的当口了。

    为了实施此次的军事行动,刘龑委任刘献之为扫北大将军,从幽州到丰州的前线部队全部归他节制调用,一下子刘献之成了绢之国三十余万部队的总指挥,除了辽东苏成栋的十几万大军和王汉新远在西域的数万人以外,忠义郡王几乎掌握了绢之国所有的精锐之师。

    这对于刘龑而言也是一次巨大的冒险。因为再怎么说刘献之的父亲刘潜也是曾经举起过叛乱旗号的王爷,尽管刘献之大义灭亲平定了父亲的叛乱,这些年来对于刘龑的大胆启用也是兢兢业业,功勋彪炳,可是一下子把整个中原地区的兵力都交到他的手上,也不是所有帝王都能下得了这个决心的。

    得到皇帝如此信任的刘献之在此之后不断与前线各级将领取得联系,协调各方,制定作战计划,悄悄调集物资,准备北伐事宜。

    由于去年一整年的时间内绢之国除了进攻西域之外几乎所有的力量都在备战,因此对于北伐作战的准备工作已经颇具规模,再加上刘献之的努力已经后方的全力配合,使得调整后的计划能够在半年不到的时间内准备完成,这不得不说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也充分体现出了绢之国是依靠强大的国力在支撑着这场战争的。

    但是绢之国内也并不是完全没有反对的声音,从这件事情执行的一开始,就有人提出了不同的声音,他就是在户部任职的前科进士皮隆宪。(未完待续。)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推荐都市大神老施新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