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三章 三 阿鲁法奏章(2 / 2)

    首先他分析了当前的阿鲁巴尼亚局势以及推行新政会遇到的困难,这几点与李天昊的感受几乎完全一致。

    其次阿鲁法列举了他的解决方案:阿鲁法认为要在阿鲁巴尼亚实施帕尔契在亚基土地上所推行的新政,就必须先让阿鲁巴尼亚人民看到新政的好处。但是这必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因为人们从感受到新政的不便到新政的好处是需要时间的历练的,因此最佳的办法就是在阿鲁巴尼亚开辟一块新政的试验基地。

    阿鲁法认为这块新政试验基地的最佳选择就是巴士拉底城及其周边地区。首先是因为这片土地被优弗拉迪尔河与迪哥里尔河环抱,其经济基础是整个阿鲁巴尼亚最好的一块地方,新政的好处会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彰显,其次是因为在过去的岁月中,这片富庶的土地一直是阿鲁巴尼亚国王直属的领地,只有国王最亲近的大臣才有可能获得在这片土地上的封赏,因此在王室成员的力量被清除以后这片土地上的贵族势力最为薄弱。这也就给了推行新政一个最得天独厚的场所,在这里推行新政所受到的阻力是最小的。

    除此之外阿鲁法还建议李天昊不要亲自对这片土地实施新政,而是委任一位总督行事。由于阿鲁巴尼亚人民的排外心理使然,在推行新政的时候必然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摩擦,如果由李天昊亲自实施,那么无论其结果如何百姓都会把负面因素连同正面因素一同怪罪到李天昊的头上,而如果委任总督实施这一系列改革的话,人们则更容易把成果归结于新政,而把不满留给总督,这样在新政的便利逐渐深入人心以后,李天昊只需要换一位总督就可以坐享其成了。

    李天昊在收到这份奏章以后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把奏章给自己的师叔兼军师魏松看,魏松看完以后开口说了一句话:“亲王殿下愿意完全相信此人么?”

    李天昊对于师叔的这种说话方式早已经习惯,魏松的话虽然只有几个字,可是隐含的内容却十分庞大。魏松显然也是认同阿鲁法的这个建议的,可是他却一针见血的指出了阿鲁法这份奏章背后所隐含的问题――阿鲁法的建议显然是在暗示李天昊用阿鲁巴尼亚人去统治阿鲁巴尼亚,而这个人选自然非阿鲁法本人莫属。历数所有阿鲁巴尼亚的旧官员之中,没有一个人像阿鲁法那样有稳定和治理巴士拉底城的经历,而且阿鲁法作为阿德勒姆的儿子在阿鲁巴尼亚的人民中还是颇具威望的。尽管他是弑杀国王的元凶,可是由于人们对于他父亲阿德勒姆的崇敬之情以及对阿德勒姆枉死的同情使得人民对于这位凶手似乎并不是特别讨厌。但是阿鲁法的这个举动显然也证明了他本人对于权力是有野心的,那么李天昊就必须面临一个问题,那就是任命阿鲁法为总督是否能够对其完全信任。阿鲁法本身在军事上的才能就足以让人对其忌惮,如果再利用帕尔契的全新政治制度改革在执政上获得巨大成功的话,那么他的威望很有可能成为他称王的资本,在这一点上任命这位总督显然是一场赌博。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推荐都市大神老施新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