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五章 一 山南道行军总管(1 / 2)

绢之国的山南道实际分为东西两道,东道以汉江平原为主,这里交通便利,经济发达,人口稠密,是绢之国一块重要的战略经济带,绢之国在这里的统治十分稳固,官员们私下都评价能到这里做官是最肥的缺之一。而山南西道就大不相同了,这里地处绢之国西南,虽然有巴蜀汉中这样的富庶之地,但是也同时函括了更为偏远的山区。这里气候多变,地形复杂,华夷杂处,历来是一个难治之地。绢之国在这些山区里的统治说穿了只是对一些战略要地以及可耕地带的控制权而已,剩下的巨大空间则不得不依靠当地民族的首领来控制,因此山南西道可以说是一个喜忧参半的地带,官员们如果被封到巴蜀汉中这样的富庶之地自然是欢天喜地,若是不幸是地处偏远的穷乡僻壤则只有自认倒霉的份儿了。

    王汉新担任的山南道行军总管其实只是山南西道行军总管而已,因为山南东道根本河清海晏无需他来插手,而山南西道里问题最大,最需要他这个行军总管介入的,正是那些边远部族首领控制的地带。这些人的向北好恶将直接关系到绢之国对这一地区的统治,甚至可能威胁到经济发达地区的安全,更有甚者,这里如果出了什么乱子,将有可能直接威胁到长安的侧翼安全,加上历来吐蕃对于这片地区也是下了大功夫的,因此王汉新肩头上担子一点也不轻松,在他手上的是一个关系错综复杂的烂摊子,要收拾好这片地区还真不是件简单的事情。

    王汉新担任山南道行军总管的同时也兼任了定州指挥使,这两片地区共同构筑了长安西南面的战略屏障,而王汉新曾经在定州平定过羌族的叛乱,因此很多人猜测王汉新会把行军总管的行在安排在定州而不是山南,但是他们想错了,王汉新走马上任的第一站就直奔整个山南西道问题最大的地方――茂州。

    茂州地处山南西道的最西端,在这片群山峻岭环绕的山地之中孤独的存在着。这里地形复杂,交通不便,绢之国在这里的驻军仅有一千二百人,可他要控制的地区却大得离谱。单单要跑遍茂州所管辖的范围,就必须骑着马在山岭之间艰苦跋涉两三个月才行。而且这片地区里几乎找不到绢之国的人民,它的主要人口都是各个部族,这些部族依托有利的地形各自筑城,每个部族的族人自动组成了军队,他们积草屯粮,打造兵器,与其他部族互相争夺有限的生存空间,同时也确保自己在绢之国统治者面前的地位。茂州城别说税赋收不上来,就连每个士兵口中的粮食都必须从巴蜀一带运送过来,或者就是用生活必需品与当地的部族交换。因此,整个茂州城几乎就是个要塞,它不但要防止西边的强大邻国吐蕃,更要防止这些虎视眈眈的部族们的威胁。

    王汉新在茂州地区转悠了三个多月,几乎踏遍了这个地区的每一寸土地,拜会了所有的部族首领,然后他毅然做出了一个决定,那就是把行军总管的治所安排在茂州城内!

    王汉新之所以做出这样的安排当然有他的道理。他敏锐的察觉到了茂州城的战略地位,以及当初绢之国设置此城的原意,那就是以此地为出发点,可以直接威胁到吐蕃东部最重要的一个战略据点,飞鹰堡的侧翼。只有从这里出发才有可能在吐蕃军没有察觉到的情况下切断飞鹰堡的外援。但是茂州城的继任者没有一个注意到了这点,他们都被这片地区复杂的民族关系给蒙蔽了双眼,并且终其一任为之奋斗不止,却忽略了茂州城本身的价值所在。

    由此王汉新立即发布了他上任以后的第一道命令,那就是扩建茂州城的规模,至少要让茂州城能够容纳一万以上的兵员,并且能够储存供五万士兵行军四个月以上的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