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二章 楚国的伤与痛(1 / 2)

秦剑 月冷秦关 4458 字 2022-11-02

白起

    No.1  人屠——白起(战国秦)

    白起(?—前257年),郿(今陕西宝鸡眉县)人,芈姓,白氏,名起,战国时期秦国人,秦穆公大将白乙丙的后人。秦国第一名将,战国第一名将。

    白起,他完全凭自己的战功从一名士兵成长为秦国最高军事长官,他是战国时期最为显赫的大将,中国古代历史上战功最为辉煌的将军。他戎马一生,六国将领闻‘白’色变,都不敢与之交战,史书上有确切的记载后面加了一个注释,就是因为秦人有此将军!一个将领到了这样的一种地步,这在战争史上是很少见的。他为秦国的统一大业立下了不世之功。他的战绩创造了中国兵法的最高实战典范---战神---武安君白起!

    白起一生领兵打仗无数,共歼灭六国军队一百余万。攻六国城池大小七十余座,奇迹是在那个战火连天的岁月,一生从来没有打过败仗,(各种历史资料表明的确一次也没败过)并且经常以少胜多。既是高超的战术家又是高明的战略家。其指挥的战争的规模之大,战斗之残酷后世鲜有能比者!

    大破楚军,攻入郢都,迫使楚国迁都,楚国从此一蹶不振。伊阙之战又歼灭韩魏24万联军,彻底扫平秦军东赵军45万人,开创了我国历史上最早、规模最大的包围歼敌战先例。长平之战以佯败诱敌,使敌脱离既设阵地,尔后分割包围战术,歼敌45万,创造了先秦战史上最大的歼灭战战例,也是中国历史上最早、规模最大、最彻底的围歼战。其规模之大、战果之辉煌,绝不逊色于德军对苏军的基辅围歼战,在世界战争史上也是罕见的。连同以前攻韩、魏于伊阙斩首24万,攻楚于鄢决水灌城淹死数十万,攻魏于华阳斩首13万,与赵将贾偃战沉卒2万,攻韩于陉城斩首5万,共一百余万,这是白起的一张极不完全的杀人账单。

    如果用一个字概括白起的用兵特点,就是一个‘狠’字。在中国所有的名将里,最狠的莫过于白起了。白起每次作战,战必求歼,整个战国期间军队共战死200万人,白起一人就歼灭了165万,无一败绩,被时人称之为“人屠”,后世称其为“死神”。

    No.2  兵仙——韩信(西汉)

    韩信(约公元前231年-公元前196年),汉族,淮阴(今江苏淮安)人,西汉开国功臣,中国历史上杰出的军事家,与萧何、张良并列为汉初三杰。曾先后为齐王、楚王,后贬为淮阴侯。为汉朝的天下立下赫赫战功,但后来遭到汉高祖刘邦的疑忌,最后以谋反罪处死。韩信是中国军事思想“谋战”派代表人物,被萧何誉为 “国士无双”,刘邦评价曰:“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韩信是中国军事思想“谋战”派代表人物,被后人奉为“兵仙”、“战神”。“王侯将相”韩信一人全任。“国士无双”、“功高无二,略不世出”是楚汉之时人们对其的评价。

    韩信熟谙兵法,自言用兵“多多益善”,为后世留下了大量的军事典故:明修栈道、暗渡陈仓,背水为营,拔帜易帜,半渡而击,四面楚歌,十面埋伏等,其战功卓著,为汉王朝的创建作出了重要贡献。

    其用兵之道,为后世兵家所推崇。作为军事家,其最大的特点就是灵活用兵,是中国战争史上最善于灵活用兵的将领,其指挥的破魏之战、井陉之战、潍水之战、垓下之战都是战争史上的杰作,破魏之战,针对魏军部署,佯作正面渡河之势,暗从侧后偷渡,攻其不备,俘获魏王豹;井陉之战,背水为阵,使将士死地求生,人自为战,以一万之众大破二十万赵军;淮水之战,借助河水,分割楚军,将齐、楚联军各个击灭;公元前202 年春,楚汉两军在垓下(今安徽灵璧南)展开决战,韩信独当中军,他先令两翼部队对楚军实行侧击,再令中军推进,很快完成了合围。入夜,韩信令汉军四面唱起楚歌,终使楚军丧失斗志,被汉军一举聚歼于亥下。项羽眼见大势已去,慷慨自刎于乌江边。楚汉战争以汉王刘邦夺得天下而告终。

    作为战略家,他在拜将时的言论,成为楚汉战争胜利的根本方略;作为统帅,他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率军出陈仓、定三秦、破代、灭赵、降燕、伐齐,直至垓下全歼楚军,无一败绩,天下莫敢与之相争。

    作为军事理论家,在当时,刘邦虽用韩信而心存疑忌,故在项羽败亡后,即夺其兵权,徙为楚王,继又黜为淮阴侯,软禁于刘邦身边的情况下,他与张良一起整理了先秦以来的兵书,共得一百八十二家,这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兵书整理,为我国军事学术研究奠定了科学的基础。

    公元前196 年,吕后诱韩信至长乐宫的钟室,以谋反罪名杀之。一代名将,死非其所,实堪哀伤。

    韩信的军事谋略自古到今备受景仰;其为将不过四年,却战无不胜,立天下奇功,不论军队数量多少皆可一战,武力之强无庸置疑;只是政治敏感度较差,犹豫不决最终导致身死。

    No.3  霸王——项羽(战国楚)

    赋诗咏起千载勇

    力拔山鼎盖万世

    风云狂涌几时起

    四面楚歌终有逝

    项羽(公元前232年—公元前202年),名籍,字羽,秦下相(今江苏省宿迁市宿城区)人,故都彭城(今江苏徐州),他是中国军事思想“勇战派”代表人物,与“谋战派”孙武、韩信等人齐名。项羽是楚国名将项燕之孙。

    秦二世元年(前209年)从叔父项梁在吴中(今江苏苏州)起义,项梁阵亡后他率军渡河救赵王歇,巨鹿之战摧毁章邯的秦军主力。秦亡后称西楚霸王,实行分封制,封灭秦功臣及六国贵族为王。后与刘邦争夺天下,进行了四年的楚汉战争,公元前202年兵败,在垓下(今安徽灵壁南)乌江边自刎。古人对其有“羽之神勇,千古无二”的评价,大泽乡起义不久,项羽在江东崛起,举兵反秦。三年,征伐九州,一统天下。率军入关中,以五诸侯灭暴秦,威震四海,分裂天下,册封十八诸侯,大政皆由羽出,权同皇帝,号为“霸王”,“霸王”一词,由此而来。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他的出现,为中国的历史掀起了一场风云,写下了一段神话。项羽至今为止一直被评为中国历史上最为勇猛的著名武将,中华史上的战神。也给人留下了“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评价。

    项羽一生主要战役:

    最经典的战争有两战,巨鹿之战和彭城之战!

    巨鹿之战:破釜沉舟,以6万破秦40万大军——项羽率领起义军5万到7万之间对抗王离的20万边防军和章邯的20万精锐(估计大多是蒙恬的边防军),虽然有几路诸侯军帮忙,但是在战争的前期诸侯不敢迎战,只是最后对战败的王离军痛打落水狗而已!这场战争可以说是完胜,不论是战争中还是政治中!

    彭城之战:以3万疲惫之师千里奔袭,半日破刘邦56万之众——项羽三万骑兵,长途奔波对抗刘邦及其五路诸侯56万联军,最后完胜,当时就击杀20万之多的联军!

    这两战不论从战略布局还是战术指挥到达最高境界,两方的实力之悬殊另人咋舌!

    垓下之战:以10万兵力敌韩信50万,败亡,非战之罪也

    项羽8年战争中身经70多战,除了垓下之战,在数量,形式的绝对弱式下战败,可以说再无败绩!

    No.4  中兴之君——刘秀(东汉)

    刘秀(公元前5年—公元57年3 月29日),东汉王朝开国皇帝,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新莽末年,海内分崩,天下大乱,身为一介布衣却有前朝血统的刘秀在家乡乘势起兵。公元 25年,刘秀与更始政权公开决裂,于河北登基称帝,为表刘氏重兴之意,仍以“汉”为其国号,史称“东汉”。经过长达十二年之久的统一战争,刘秀先后平灭了关东、陇右、西蜀等地的割据政权,结束了自新莽末年以来长达近二十年的军阀混战与割据局面。

    刘秀是中国历史上最勇敢的皇帝,昆阳大战中,他身先士卒,带领十几人冲出王莽四十万大军的围追堵截而搬来救兵。冲出重围却未折损一兵一骑,后以三千子弟兵大破王莽大军,创造了中国军事史的神话。

    刘秀又是中国历史上参与和指挥战争最多的皇帝,他的对手仅称帝号的就有王莽、王郎、刘玄、刘盆子、张步、刘永、李宪、彭宠、卢芳、公孙述等。

    在东汉王朝开国战争中,刘秀表现出了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指挥艺术。他善于把握战机;长于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精于避实击虚,奇正并用,运动歼敌;勤于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改进战术;强调连续进击,不给敌人以喘息和反扑的机会;重视利用人和,唯才是举,使麾下将士能充分发挥才干;所有这一切都说明刘秀是一位优秀的军事家。刘秀的统一离不开武力,但他在运用军事打击的同时,注重采用种种灵活手段,争取以和平方式降服对手,可谓仁至义尽,这在古代帝王中更不多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