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5 第205章(1 / 2)

大明武侯. 故筝 7061 字 2022-10-18

    午门后为奉天门, 奉天门内为正殿奉天殿,殿前左右为文楼, 武楼。

    洪武帝策问贡生, 便是在于此。

    奉天殿坐三层汉台阶之上, 面阔九间,进深五间。寻常百姓哪里见得到这样的气派?贡生们都绷紧了身子, 大气不敢出,就连打量也只敢匆匆一瞥, 便低下头去表示恭谨,哪里还有客栈中天之骄子般的傲气模样?

    侍卫们把守着殿门。

    门内还有宫人、主考官、甚至还有大臣在。

    他们站定了, 连头也不敢抬。

    对于他们来说, 能得见天子, 实在是难以想象的一件事, 心中的敬畏惧怕压过了来到金殿中的喜悦。

    而对于陆长亭来说,就全然不一样了。不过是在又一个场合, 再一次见到洪武帝而已。可上次北伐归来,他连朝堂都上了, 还会畏惧此刻吗?陆长亭大大方方地抬起了头来, 全然没有什么不敢直视天颜的规矩。

    抬起头来以后,陆长亭也就察觉到了洪武帝的视线。

    洪武帝正在看他,当然面色稍有柔和。

    ……

    位居后列的何子友也微微抬起了头。他很想看一看, 皇帝陛下究竟是什么模样, 该是何等威仪!但他也知道, 在殿前是万万不能失仪的。就在他正暗自纠结的时候……他突地发现, 站在最前面的陆长亭,他抬起了头!

    何子友屏住了呼吸,心底好一阵暗爽。

    在殿前这样大胆,待会儿该够他喝一壶的了!

    果然如他想的那样,这陆长亭性子过傲,哪怕到了皇帝跟前,也是个天不怕地不怕的性子。可惜了,站在殿前,岂是谁都能放肆的?何子友心底弥漫开了幸灾乐祸的情绪。

    是头名会元又如何呢?

    何子友静静地等待着洪武帝对陆长亭发难。

    只是他等了一会儿,又一会儿……却始终不见那位世间最尊贵的人发声。何子友想要抬起头来看看是怎么一回事,但他却又不敢抬头。

    焦灼环绕在他的心头,这让何子友觉得难受极了。

    而就在这时,洪武帝开口了:“诸位都是大明将来的栋梁之才,且都抬起头来,让朕仔细瞧一瞧诸位的模样。”

    众人闻言,心下欢喜不已,个个都小心翼翼地试着抬起头来。

    何子友一愣,这……这样一来的话,那陆长亭岂不是便不算作殿前失仪了吗?何子友心底涌起了浓浓的失望。

    不过能看一看皇帝陛下的面孔也是好的。

    众人纷纷都抬起了头。

    他们一眼就看见了端坐在座位上的洪武帝,明明是慈和的五官,但却无端叫人畏惧。有人当即就忍不住渗出了冷汗来。而何子友此时额上的冷汗更多。

    那是谁!

    何子友心底疯狂地叫嚣着。

    他竟然看见洪武帝的身旁,站了个穿着红色衣袍的男子,这男子不正是那日,跟陆长亭一同坐在马车上的人吗?他不是陆长亭的哥哥?他竟然能站在洪武帝身侧!何子友意识到自己似乎弄错了什么。但男子的真实身份是什么……何子友隐隐有些不敢想下去。

    而注意到这一点的,也并不止何子友一人。之前和何子友一同讽刺陆长亭那几人,此时也呆住了……还有一些其他的人,在放榜的时候也曾注意到陆长亭,和他身旁的男子。此时自然同样震惊不已。

    能进到这里来的都不是什么傻子,他们都能根据站位和打扮,隐约推断出男子的身份。只是越作推断,便越觉得心惊。

    “嗯……不错,都是我大明的有识之士。”洪武帝赞赏道。

    只有陆长亭这会儿才能看出来,洪武帝的赞赏分明是浮于表面的,这批贡士之中,怕是没多少能被洪武帝看在眼中的。

    众人可不知道,哪怕洪武帝的言辞简短,但他们仍旧从中听出了对自己浓浓的赞赏之情,个个都红了眼眶,激动得脖子都粗了,恨不得赶紧冲上前去,与陛下表一通为朝廷鞠躬尽瘁的心意。

    陆长亭眨了眨眼,心道,这大概是上位者天生所具有的优势了。

    三言两语,便总能换来臣下者一腔热血。

    陆长亭转头扫了一眼何子友……哦,这里大概还有个一腔血冷的。能不血冷吗?陆长亭观他脸色,这何子友应当是刚才便指着自己出丑、得责骂,哪里知道,自己什么斥责也没得到,何子友这是失望了。

    待会儿只怕还有更失望的时候呢。

    陆长亭缓缓转过了头,没再看那何子友。

    很快,策问便开始了。

    这么多的贡士,自然不会每人都到皇帝跟前来,询问一番,瞧一瞧你究竟有何等的本事。而是皇帝出了策问的题目,众人都写与纸上,再交到皇帝的跟前去。其中特别优秀出众者,才能得皇帝更为详尽的询问。否则,贡士达百人,洪武帝若是一个个都听过去,怕累也累死了。

    只是在金殿中,难免有人因紧张而出纰漏。

    陆长亭便注意到有人因为过于激动,而难以握紧手中的笔。

    不过身旁的吴观玄倒是镇静得很,他已然研墨提笔写了起来,丝毫不作停顿,看上去,这策问的题目丝毫难不住他。

    陆长亭也慢吞吞地研好了墨,提笔开始写……

    恰巧,洪武帝出的策问,正是道衍曾与他提到过的一题。光是道衍传授给他的那些,便已然足够用了,若是再加上一些后世的见解,自然不愁脱颖而出。陆长亭沉下心来,静静落笔书写。

    当人一旦入了神,对周围的反应也就变得极为迟钝了。

    陆长亭不知道过去了多久,当他放下笔抬起头时,还有贡生一边抬手擦着额上的汗,一边拼了命地写着纸上的内容。

    陆长亭垂手坐好,慢慢审阅过卷面。

    到这时,陆长亭都不得不感叹一声,道衍本事当真不小。他曾与自己说过的,考试中还当真都运用到了。难怪道衍总冲着自己忽悠,无形中夸耀他的本事。也难怪,这道衍和尚能成为奠定明成祖帝路上的一块坚硬的石头。

    待到陆长亭审阅完卷面,还在心底感慨了一番道衍的本事……都还有不少人未答完。

    这一等又是许久。

    殿中安静极了,旁人连大气都不敢喘,实在是没甚趣味。要不是朱标和洪武帝还在上面盯着,陆长亭早忍不住露出不耐的神色来了。

    “收笔!”当这声在耳边响起的时候,陆长亭登时松了一口气。

    而其余贡生中,却有人发出了遗憾的叹息声,和极低的哭号声……看来淘去不少人了。

    陆长亭转头看了一眼何子友,何子友脸色有些发白,不过比起周围的人还算是沉得住气。看来答得也不理想啊……这何子友指望着他在金殿上出丑,怕是没想到更先方寸大乱的竟然是自己吧。

    卷子很快都呈到了洪武帝的跟前。

    旁边有太监将卷子一一铺陈开来。

    众贡生再度屏息,连额上都渗出了冷汗来。

    贡生们看着洪武帝拿出了一些卷子来,冲身边的男子招了招手道:“太子,你也来瞧一瞧。”

    朱标躬身应了,大步走了上前。

    这句话落在何子友等人的心中,无疑是一记晴天霹雳,更甚至仿佛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他们心底的那点儿侥幸,彻底地没了……

    是太子!

    他真的是太子!

    陆长亭究竟有何本事,竟然能与太子相交!

    想到那日自己口中的讽刺和奚落,他们就觉得一阵阵腿软。幸好当日他们没有到陆长亭跟前去,不然便是以坏印象被太子殿下记在心中了。那,那还了得?一个得罪了储君的人,还能有什么将来可言吗?

    这些人一阵阵后怕,看向陆长亭的目光充满了畏惧。

    而何子友僵在了那里,他竭力克制着自己不要向陆长亭的方向露出嫉恨的目光,毕竟此时皇上和太子正在座上,而殿中还另有文官……谁在这时候露了不该有的神色,那就当真是吃不了兜着走了。

    何子友勉强定了定心。

    或许……或许陆长亭是真有本事的。但还有一个施显呢……

    施显会试时,尚且排在他之后呢……殿试上,说不定施显那样的土包子表现得更为惊慌,想来答得也不如何。

    何子友又一次在自我安慰中放下了心。

    这一段时间是漫长而难熬的……因为皇帝和太子正在欣赏他们的策论。他们是紧张的,期待的……连目光都不敢偏移半分。

    陆长亭便觉得更加难熬了。

    他大约是真的不适合入朝吧,说不准日后早朝的时候,他也会觉得枯燥乏味。陆长亭在心底叹了口气,目光乱飘了一阵,然后无意中和朱标的视线对上了。朱标揶揄地看了他一眼,倒是没做别的动作。

    毕竟大殿中,众目睽睽之下。宫廷礼仪不允许朱标做出更多的动作来。

    陆长亭有些不大好意思,他忙定住了目光,不再乱看。

    但这一幕,旁人或许没注意,但何子友等人却是注意到了的。包括那些早早在放榜日注意到朱标的人,他们也都留意到了这一幕。毕竟从踏入殿中来,他们就在见到朱标后充满了震惊,自然忍不住频频去关注朱标……这一关注,自然也就留意到了。

    越是留意,他们就越觉得心惊。

    那日陆长亭身边跟着的是太子啊!!!

    瞧这模样,陆长亭与太子的关系甚好啊!!!

    那些曾和何子友为伍的人,这会儿都有些后悔了。早知道如此,他们就不应该和何子友扎在一堆。

    何子友这厢也觉得腿肚子有些发软。

    陆长亭会怎么对付他?

    不,不能急。再等等,陆长亭会试中能取得好成绩,那么殿试中呢?

    何子友咬了咬牙,静静等待着最后的结果。

    终于,洪武帝抬起了头,道:“唐震,任亨泰,吴观玄,吴谦……出来让朕瞧瞧。”

    何子友一听到吴观玄的名字,就知道这是洪武帝要夸奖这几人了。何子友差点笑出声来,太好了!里头可没有陆长亭的名字哈哈哈……饶他再得意,在殿试中却只没得什么名次,那也是无用的!

    这会儿陆长亭自己也有些疑惑。毕竟人才济济,他不说拿个第一,但也不至于太差吧……

    道衍的满腹学识可都强行塞他肚子里去了。

    陆长亭的心跳都不自觉地快了起来,仿佛到了上辈子等高考放榜的时候一样。

    陆长亭忍不住掐了掐自己的手指,以克制自己的心绪。

    此时洪武帝正在对出列的几人进行夸奖,将他们的文章挨个点评而过。那几人中不乏年纪大的,就一个吴观玄显得极为年轻,颇有些鹤立鸡群的味道。其余几人都有些动容,在洪武帝的褒扬之下纷纷热泪盈眶。吴观玄只是眼眶微红,露出了微微激动的神色,但却没有太过失态。陆长亭猜测,他这般模样应当更能给洪武帝留下好印象。

    一个年轻的贤才,更得洪武帝这类雄伟帝王的赏识。

    就在这时候,洪武帝突然道:“陆长亭。”

    因为单单念了陆长亭一个人的名字,语气又更重,众人都是一愣。

    何子友则是骤然升起了狂喜之心。难道说洪武帝是要责备于他?

    不过下一刻,何子友的心便重重落了回去。

    他们只听得洪武帝开怀大笑道:“长亭果真未叫朕失望!太子多次说让燕王为你请个好老师,如今看来,这老师着实没有请错!好好好!果然是好!”

    众人的心骤然沉了下去,个个面上都掩不住震惊。

    刚才吴观玄等人是得了夸,但那时候洪武帝的情绪都极为克制,而轮到陆长亭的时候,却是毫不掩饰地释放出了赞扬欣慰之意,且口吻总让人觉得似乎亲近了几分……

    若说他们如同天子门生,那么这陆长亭算什么?

    他就像是洪武帝的子侄一辈一般!

    难道说这陆长亭的父兄乃是什么王公贵族,在洪武帝跟前都极能说得上话?

    陆长亭其实这会儿也有些懵,他没想到洪武帝会用如此愉悦和亲近的口吻和他说话。不过陆长亭很快就收拾好了情绪,拜道:“老师是秦王请的。该夸秦王才是。”

    这话一出来,别的人自又是惊讶不已。

    这陆长亭竟与秦王也有交情?再联系到之前客栈中有人说,这姓陆的乃是出自燕王府……他们彻底地呆愣无语了。也不知道这陆长亭究竟有何本事,竟能与太子、王爷论交,还能得洪武帝如此青睐……

    他们又是嫉恨,又觉得自己运道不好,竟刚刚撞上这么个神人!

    回想之前在客栈中对人家的嘲笑,实在是太过肤浅了啊……

    洪武帝笑了:“你倒是有本事,称他一声‘兄长’,便将他请的老师都给带回到燕王府去了。”

    陆长亭隐隐察觉到,洪武帝这才在光明正大地抬举自己。之前他立下不少功,但他出身低下,没有功名傍身,总是欠缺几分的。那时洪武帝少了给他的赞誉,似乎都全赶在今日补上了。

    陆长亭抿唇一笑,极为配合地道:“这样的事儿也不是头一次干了……”

    朱标笑道:“正是,我那里的手札都给了他……”

    洪武帝笑了:“那老四又如何被你剥削了?”

    陆长亭却有些不知道该如何回答这个问题。朱棣如何被他剥削了?大抵是他想要什么,便有什么吧。陆长亭低声道:“也没别的,就是四哥有把好剑,我就拿了我做的和他换了。”

    等说完,陆长亭才骤然意识到,自己不自觉间,竟然直接唤了朱棣为“四哥”。他抬头看了洪武帝,却见洪武帝脸上并无不悦之色。

    陆长亭心道,洪武帝这大概是要在他身上牢牢钉上皇家的标签吧。

    陆长亭还在这边感慨,那边众人都快恨不得从陆长亭身上盯出个洞来了。谁人不嫉妒啊!能与洪武帝畅谈,那是他们做梦也想要的事啊!

    洪武帝渐渐收敛起了脸上的神色,道:“来人,取陆长亭的试卷与众人传阅。”

    众人面面相觑,不大明白洪武帝这是要如何。

    陆长亭却神色微微复杂了起来。他大约猜到了洪武帝的做法是为了什么。

    洪武帝想要给他一个好的名次,为了叫众贡生觉得心下敬服肯定,便特地将他试卷发下传阅。洪武帝刚才一番表现,也正是为了向众人说明,他与皇家关系深厚,若是想要做官总也能做的,而这功名却是他自己考的。

    不过……只怕有些人反倒将这视为他科举舞弊的证据——既与皇家熟识,那名列前茅岂不是很容易?

    众人很快将陆长亭的试卷传阅了下去。

    当然,有震惊者,有不屑者,更有嫉妒者……

    这些都落入了陆长亭的眼中,陆长亭相信同样会落入洪武帝的眼中。

    总裁站出列道:“陛下,臣以为这篇策论字字珠玑,实乃真知灼见!实大有可施展的余地。”

    陆长亭写了什么呢?

    洪武帝给出的策论题目其实非常宽泛,他问众贡士,如今大明可有疏漏不足之处,该当如何处之?

    大部分人都不敢说大明有何处不妥,国家政策就更不敢妄议了,生怕一句说错,落榜便罢了,招来更大的祸患那就可怕了。还有部分人,自认为不惧权威,敢于言真。于是他们就洋洋洒洒是数百字,批判大明……

    而陆长亭只是给了个关于明后期通货膨胀的推测与分析,顺便给了点儿道衍提供并由他加工丰富后的建议。

    明后期通货膨胀严重,宝钞全然不值什么价。通货膨胀往往就代表着经济崩溃,经济崩溃,民生必然受到影响。

    陆长亭写的正是这个。

    此时正值明初,宝钞刚刚发行不久,不管他们去唱衰什么,也不会有人来唱衰宝钞。陆长亭自然就显得独特而新颖了。当然,陆长亭估摸着洪武帝第一眼刚看见的时候,肯定是怒从心起的。没哪个帝王喜欢自己施行的新政被批判。不过像洪武帝这样的雄伟帝王,胸襟自然没那样狭隘,初时的怒火之后,他就会意识到这东西的意义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