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5章 封赏,赐宴(2 / 2)

    看到李子霄脸上,有些惊疑不定的神情,这名小太监只是微笑不语。

    然后,李子霄就偷偷从衣袖里,掏出了一锭银子,悄悄塞到了这名小太监的手里,轻声问道:“敢问这位公公,皇上因何要赐宴给李某?”

    小太监颠了颠手中,沉甸甸的银子,眼睛笑得眯成了一条缝,心道:刘公公说得真没错,这位李将军可真大方,这次宣诏可真是赚到了。

    于是,小太监便笑呵呵的,对李子霄说道:“平远将军勿怪,天威难测,咱家也不知道,皇上为何要赐宴。

    但刚刚咱家观皇上面色,并无不愉之色,想必不是什么坏事,将军尽管放心前往,不过将军面圣也要注意一些忌讳,比如……”

    这名小太监边走,边对李子霄耳提面命,说了宫里的一些忌讳,这也让李子霄觉得这锭银子花得太值了。

    李子霄跟着小太监,慢步行走在御花园中,李子霄发现了一件奇怪的事情。

    那就是,他们这一路走过来,沿途看到的太监宫女很少,李子霄看着周围一栋栋古老的建筑,竟然在感觉到了一丝空荡荡的感觉。

    李子霄心下感到奇怪,不由问道:“敢问这位公公,本官这一路行来,发现这御花园里许多地方,竟然无人打扫。

    难道管事的公公,就不派人过来打扫一下吗?你们也不怕圣上看到了,责罚你们啊!”

    这个小太监闻言后,苦笑道:“李大人有所不知,当今圣上乃是一位勤勉节俭的天子,为了筹措边军的粮饷,圣上连头发都急白了。

    近些年来,圣上一再消减宫中的开支,现在宫里的奴才,已经不足千人。

    这么点人手,也只能放在一些要紧的地方听差,像这些不重要的地方,也就顾不过来了。”

    李子霄闻言后点点头,心里叹息一声,是为崇祯叹的,皇帝做到他这个份上,也真够可怜的。

    看来,后世传闻崇祯乃有明一朝,最为节俭的天子,并不是虚言,从他削减宫中的开支,大量撤裁太监宫女,就可以看得出来。

    当然,这主要也是因为,崇祯手里实在是没有银子了,这些年来,朝廷户部年年缺钱,崇祯屡屡从自己的内帑中调钱,填补窟窿。

    到了今天,崇祯自己的小金库,也比较被压榨干净了,要不是实在是逼的没办法,崇祯也绝不愿意这样做。

    正在说话间,小太监领着李子霄已经来到了,御花园里一个小亭子旁,崇祯就坐在一张石凳上。

    小太监领着李子霄走到小亭旁,恭声说道:“启禀皇上,奴才奉命,领平远将军李子霄前来见驾!”

    崇祯点点头,这名小太监见状,立刻对李子霄做了个请的手势。

    李子霄大步走进小亭后,一撩官服单膝下跪,行礼道:“微臣平远将军、徐州指挥使李子霄,参见皇上!”

    崇祯把手虚抬,轻声道:“爱卿平身!”

    “谢皇上!”

    看着恭敬的站在一旁的李子霄,崇祯指了指身边的石凳,开口说道:“李爱卿,陪朕坐坐吧!”

    李子霄躬身行了一礼后,坐在了身边的石凳上,此时的他终于有机会,仔细打量这位大明的末代君王了。

    此时的崇祯,已经没有了早上上朝时的威严,一张苍白而的面孔上,满是疲惫之色。

    很快,就有两名宫女带来了两个食篮,里面是饭菜。

    片刻之后,石桌上就放上了四菜一汤,两人的面前也各摆放了一碗白米饭和一副碗筷。

    崇祯拿起了筷子,对李子霄说道:“朕听闻爱卿在永城,安置收留灾民,开垦荒地上颇有建树。

    昨日朕又听卢爱卿讲了爱卿奋勇杀敌,朕心甚慰,今日特设宴款待,以示褒奖。”

    李子霄听完崇祯这番话,心里反而忐忑起来,看样子崇祯已经派人,将他在永城县的所作所为,都了解清楚了。

    如此一来,他在永城县执行的很多政策,完全就是大明祖制想未必,按说崇祯知道了,应该生气才对。

    但李子霄此时确实看得出来,崇祯的心情不错,并没有要责怪他的意思。

    其实李子霄不知道的是,崇祯早就有改变大明祖制的想法,有很多政策,此时大明早就不宜施行了。

    例如,那个最可恶的,不能向士大夫、商贾收税,崇祯知道李子霄在永城,可是人人都要收税的。

    其实每人收取的税赋,并不是很多,不会影响百姓的生活,但聚少成多,就能为朝着积攒下一笔不小的财富。

    崇祯不是李子霄,整个大明也不是区区一个小永城,李子霄此时能在永城推行的税收政策,崇祯要想在整个大明实行,难如登天。

    听完崇祯的话,李子霄回过神来,看着面前两荤两素一汤,不禁摇头,说道:“皇上,您真是太节俭了,臣汗颜!”

    崇祯苦笑道:“没法子,现在各处都要用银子,九边一年就要军饷五百万两,而朝廷一年的赋税也不过四百万。

    朕要是不省着点,哪还有银子支付给九边的将士啊!还有陕西,湖广一带的叛乱。

    洪承畴他们,也需要朕拨银子给他,才能继续围剿那个叫李自成的乱军头子,一日不除他,朕一天不安心的。”

    李子霄听后,默然无语,现在的大明不是没钱,而是非常有钱。

    只是那些钱,全都在那些富户士绅的地窖里,藏着呢,特别是此时的江南一带的有钱人,简直就是过着奢靡的生活。

    在明朝,尤其是明朝末期,江南的工商业得到了空前的发展,甚至出现了资本主义的雏形。

    那时候,稍有身家的商贾士绅家产,全都是以数十万,上百万计。

    可是,这个时候明朝的户部,每年为什么还是这么穷呢?

    那是因为,在明朝后期,大明朝廷内出现有一个“怪现象”。

    任何国家加强,对私人经济活动控制的政策,任何国家试图增加,工商业税收的行为。

    这些行为都必然遭到,商贾在朝廷的利益代言人,也就是东林党人,坚决一致的抵制排斥。

    这也就是此时崇祯同样面临的难题。

    而且,这些抵制行动,几乎无一例外的,全都获得了成功。

推荐都市大神老施新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