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百二十章 互有需求(2 / 2)

黑卡 萧瑟良 1458 字 2022-10-19

    当然,这只是一个粗设计,距离最后的成品方案,还有很长一段距离。

    石磊提出了几个自己的想法,对方逐一添加进去,磨合了两天之后,基本达成一致。接下来,就是那个设计公司要进行完整设计的时间了,这个时间,需要至少一个月。

    硅谷的公司也传来消息,他们搜罗到了五个项目,等待着石磊的审核。

    石磊回到阿瑟顿,从这五个项目里挑选出了两个。

    这两个项目,都是已经谋求到了天使投的,现在在做的是A轮融资。

    第一个项目,他们希望达到的估值是九千万美元,但是目前美国的投资基金给他们做出的评估,也就是七千万附近。所以他们的融资之路并不顺利。

    而第二个项目,估值高达一亿两千万,算是比较热门的项目,除了石磊以外,还有另外四家投资公司也对此颇有兴趣。

    这也就意味着,如果石磊决定投资这个项目,很难拿到全部的十个点,而需要跟另外四家公司中的某几家联合投资。

    当然也不是全无可能,毕竟最终还是看谁给出的条件优厚。

    但石磊倒是并不介意跟别人联合投资,他只有五千万的普通投资额度,按照现在的汇率,换成美元也只有七百五十万左右,他并不想拿出自己的自主资金来进行投资。

    第二天,石磊让公司的人联系了第二个项目的公司,直接跟他们的CFO见了面。

    由于石磊的投资公司在硅谷已经投资了两个项目,而且这两个项目目前看来都运转良好,所以这家公司对于石磊的介入,也是颇有诚意的。

    一番接触下来,石磊终于明白了,为什么这家公司明明更被看好,也不愁投资方,却一直没能敲定A轮。

    他们并不希望A轮就牵扯进太多的投资方,想要让自己公司的股权结构尽可能的简单一些,这就导致他们更希望由一家公司单独投资,但这显然并不符合美国人的投资习惯。

    所以,他们对于石磊,反倒是最热情的,因为无论是石磊在硅谷的投资,还是他在华夏的投资,都表明了他似乎更愿意单独投资,而不是跟别的公司联手。

    对方的CFO说:“其实已经有人给我们开出了一亿三千万的估值,甚至这个数字他们表示还可以再进行商榷,但他们的基金,股份构成本身就很复杂,这笔投资又只是他们领投,还需要至少两家基金的介入。我跟石先生说这些,并不是贪得无厌想让石先生也给出更高的估值。估值我们可以就按照一亿两千万计算,但是从石先生一贯的投资方针来看,我们希望您是独资竞投。”

    石磊点了点头,表示理解。

    这家公司的项目是微处理器的方向,在和他们见面之前,石磊也跟国内方面联系过。

    国内在微处理器方面一直处于劣势,而这家公司的研发方向,恰好可以跟国内方面进行互补。或者说的更明白一些,这家公司的研发方向,可以弥补国内微处理器研发领域的短板。

    所以,石磊问道:“你们希望股份构成更简单,那么,我也有我的需求。你们愿不愿离开美国?”

推荐都市大神老施新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