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回 金童玉女护精灵(1 / 2)

神仙谱 谷溪 2227 字 2022-11-11

女娲给两位仙童摆明了道理,见他俩兴高采烈的样子,反倒使她心里很不是滋味。

    她当然知道,此番一别恐怕是相见无期,倘若等到金童和玉女转世之后再与他俩相认,谈何容易。(金童和玉女后来做了人间的护魂使者。)

    女娲做为一代圣灵至尊,为了神仙两界功德,自己也只好忍痛割爱了。

    做为一个慈母,怎舍得让儿女们在凡间饱经风霜之苦?又怎能忍心使儿女们尝受轮回之罪?

    女娲心里就像打破了五味瓶,酸甜苦辣咸一齐涌上心头。

    她再次仔细端量金童和玉女一番,心里暗自言道:此番分别后,再相见时,只恐孩儿们将会面目全非了。

    她一把将俩揽在怀里,瞧了又瞧,看了又看,好像从未见过他们似的。

    过了许久,娘娘强忍悲切对二仙童言道:“好了,孩儿们,时辰已到,为母要去了,望你们今后好自为之……”

    她轻轻推开二位仙童,这时,娘娘再也按耐不住悲离伤感,不禁潸然泪下。

    生怕孩子们看见她悲泣的泪眼,只见她急转身形用手一指,足下立刻升起一团祥云,把她冉冉托向空中。

    金童和玉女仰望着母亲渐渐远去的身影,他俩跪拜在地并嚎啕大哭,那真叫泣不成声,好不伤心……

    过了一会儿,二仙童才想起母亲的叮嘱与托咐,不敢怠慢,拭去脸上泪水,便不分昼夜地忙活起来。

    他俩只盼着泥人们早日脱胎换骨,早日长成肉身。

    心里充满着幻想或期盼,渴望着母亲尽快返下凡间与他俩团聚。

    此时的原野上秃废荒芜,寸草不生,十分凄凉;

    不时狂风大作,尘埃四起,飞沙走石,似鬼哭,如狼嚎,险恶之极;

    最可怕的是不定向的风加杂着雨水,忽东忽西,忽南忽北,就像疯狂的猛兽,在原野上漫无目的狂奔乱舞。

    这种环境,泥人们怎经得住起狂风暴雨地冲击?二位仙童纵然施展出了浑身解术,到头来也是无济于事。

    最终仍有一部分人落下了先天残疾,有的缺肢少腿,也有的相貌丑陋,这就叫做:天意!

    当初,女娲制作这些泥人时,并把他们安排在荒郊原野,却不给他们半点庇护之所,以及一丝遮掩风雨之物,可能正有此意。

    人身无异样,体貌不相同。

    有先天不足者,有俊有丑,其貌不尽相同;

    也有残缺不全者、有聋哑者、有盲目者等等。

    这些俱是天意所致,天地本不全,何况世上的人与物。

    二位仙童怎知“天意”?他俩一见部分泥人被毁,整日是火急火燎,愁眉苦脸,却束手无策。

    金童急得团团乱转,他见玉女坐在一旁愣愣发呆,不由得一时恼火,他气急败坏地冲玉女吼道:“你只会发呆!你说!这到底该如何是好?!”

    玉女似乎没有听见,也不理他,依旧稳稳坐在那里定目凝思。

    气得金童鼻子里“呼呼”喘着粗气,像个小马驹子一般乱踢乱窜,来回跺脚。

    玉女看见他这般德行,却“扑哧”一声大笑起来。

    金童斜视了玉女一眼,愤愤地说道:“人家快要急死了,你却在那里发笑,哼!”

    玉女冲他轻轻一笑说道:“小弟,事到如今急又何用?你我得想个办法才是。”

    金童藐视的看了一眼玉女,问道:“你有何良策?道来听听。”

    “有”玉女指着地上散落的石块言道:“你我运石砌墙,可使泥人暂蔽风雨。”

    金童闻听确有道理,连连称赞。他抖擞精神对玉女说道:“何须动手,你我法力从来未曾尝试,此处不用等待何时?”玉女赞同。

    二仙童席地打坐,提神运气。

    但见:光环道道护仙体,头上缕缕生青烟。

    只见二仙童手指石起,石落指处,不多时一道高高的石墙居然耸立在他们的周围。

    他俩收了法力站起身形,望着刚刚砌好的石墙,乐此不倦,他俩拍手称快,好是得意。

    然而,他们万万没有料到,石墙只能稍微挡住风沙,却遮不住雨水地侵袭。

    当暴雨淋过,他俩方知世间泥人的命运仍处于危难之中。

    无奈,他俩只好再去思索能让泥人们躲避风雨的解决办法。

    突然,金童惊叫一声:“你看那边有个山洞。”玉女顺着金童手指的方向望去,果然山间中有个小小洞穴。

    他俩不容多想飞身到了洞口。走近一看,此洞不是太大,却也能避风遮雨。

    二仙童如获至宝,自是心花怒放,兴奋不已。

    玉女言道:“我们快把这些泥人移进洞来。”不用多说,他俩来来往往好一阵忙活。

    再说,泥人本是黄土之身,最忌大动大运,磕磕碰碰。二仙童自知其中道理,只好小心翼翼的把泥人们一个个捧进洞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