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2章 真相(1 / 2)

在其他共和国有上进心的建筑企业眼中,中建三局一处在共和国民用建筑领域所创下的第一堪称是“罄竹难书”,一点活路都没给友商留。

    一处是目前共和国民用建筑领域第一家设有可随项目迁移的移动式砼搅拌站,所有项目可全程不在现场进行混凝土搅拌作业的施工企业。

    共和国预拌砼的首次应用及早,起源于刚刚建国的五十年代三年经济恢复时期,不过那年头的共和国刚刚建国可以说是文盲遍地走,熟练读写三千汉字就可以扣上工程师的帽子,第一批进口泵车也不像后世那般技术成熟比较抗造。

    第一批泵车下到一线之后,在一线作业中常常出现沙石配比不当,施工时间不准时,操作人员违反条例等多种因素导致设备故障或是混凝土成品失效,结果这批设备在一线使用人员中的口碑极低。

    一线人员宁可使用铁锹筛网搞人力搅拌,也不愿意因为使用机器而去执行那些严密的现场流程,最终这批泵车被搁置直至保养不当彻底报废。

    再后来共和国进入了人多力量大的爆种模式,泵车这种娇气娇贵不抗造的洋玩意和当时的社会氛围格格不入,彻底被丢进了历史的垃圾堆。

    直到改开后宝钢项目上马,人多力量大在堪称小三峡项目的高强度建设中终于遇到了上限,为了抢严重落后的工程进度,项目组咬牙从东洋石川岛播磨重工引进了两台泵车,算是重新启动了共和国建筑领域的工程机械化。

    当然,泵车能重现天日,最重要的还是共和国现代教育初见成效,七十年代的建筑从业者虽然见识没有国外同行广,但终究是生在红旗下的新一代,而不是来自一个大字不识仅比奴隶社会强那么一丢丢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

    九十年代,全自动预混砼搅拌站,罐式混凝土运输车,泵车这个先进建筑链条在共和国建筑领域的应用,大部分服务于共和国水电、火电建设,少部分服务于类似钢铁化纤石油铁路之类的大型国家项目,极少部分服务于城市地标高层建筑。

    技术难度不算特别高的集中式全自动大型混凝土搅拌站还好说,可在共和国进行白菜化之前,这年头进口的混凝土泵车几乎贵到天上去了,中建三局两台联邦德国进口的62米奔驰泵车,到共和国的落地价1300万人民币。

    若非梁远这种土豪支持,民用建筑占一半的中建三局宁可上二百个力工也不会去琢磨买个泵车尝尝鲜。

    类似中建三局一处这种把全新混凝土施工链条全面引入到所有建筑工程领域的,绝对是第一家,其中移动式预混砼搅拌站更是首创放在全球都是一流的现场施工技术。

    包括海外,施工单位全国甚至跨国走,遇到的各地沙石特性肯定不一,各厂混凝土的参数也是不一样的,想做全自动移动式预混砼搅拌站,控制搅拌站的微机要么具备极强的编译能力,可以配合生产数据现场编程,要么拥有强大的各地沙石混凝土数据库,生产时直接调用,最次的就是摸清一地的沙石和水泥情况之后,将搅拌站永固化,建好就不动了。

    梁远对港基集电提出的让芯片走进生活,绝对不是嘴巴上说说而已,有了港基集电的支持,中建三局正在克服无数困难,采用双管齐下的方式,一边采用PLC的方式开发移动式预混砼的主控电脑应付当下,一边积累完善全国各地的沙石与混凝土品牌参数的数据库。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这套系统一旦成熟,未来的施工单位只需要点点数据库,就能直接按当地沙石和水泥特性找到最佳的混凝土搅拌站运行程序,至少在共和国内陆想上台面的建筑施工队伍,没一家能越过港基集电去搞建筑施工现代化。

    混凝土,钢筋,土石方被誉为建筑领域的三大基础,除了土石方这个黑社会含量远高于技术含量的货色被港基集电直接放弃之外,钢筋加工与施工也成了中建三局关注的重点。

    从联邦德国进口的博世全自动钢筋绑扎机除了配备到了一线之外,已经被聂晓天彻底拆解搞清了原理,目前正在和华夏北方精密设备公司合作打算将其山寨之。

    除了个人手持的钢筋绑扎机之外,全自动数控弯箍机也被华夏北方精密设备公司选为下一步研发方向。

    已经搞定了塑料精密加工的北方精密早晚会进军金属机床领域,在此之前用数控钢筋弯箍机这种强度不高精度也不高的设备练练手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当然,三局一处敢把人压缩到如此规模,自然不是钢筋和混凝土两项改变能达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