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一章 女子守城(2 / 2)

  这些绳子上的油,是浸泡过很久的,倒也不会像刚沾上油那样迅速燃烧。但毕竟是油,所以速度也不算慢。

  爬在半空的倭寇,正起劲地往上窜着,忽然感觉眼前一片光明,手中十分温暖,然后才发现着火了,惨叫一声掉了下去。

  无数条绳索就像趴在城墙上的火蛇一样,扭曲着掉了下来。但倭寇此时的进攻已经完全不顾死活了,仍然有不少人冲了上去。

  城中守军的尸体也堆满了城墙,为了不耽误防守厮杀,一些轻伤的士兵被派做了运输队。一边把同袍的尸体和倭寇的尸体背下城墙,一边把弓箭弹药送上城墙。

  南京城就像一个怒吼的大象一般,全身上下都爬满了黑色的蚂蚁,吼声震天动地,满地尘烟,进行着最后的决战。

  当爬上城墙的倭寇再次多到和守军相持厮杀之际,攻守双方都已经到达了极限,所有人都只知道砍杀,根本没有别的思想和念头了。

  天边的第一缕晨光刺破了黑暗,照在远处的官道上,戚夫人抹了一把脸上的血水,抬头看向远方。

  雷鸣般的马蹄声中,烟尘遍地。沾满尘土的铠甲,依旧被阳光照得闪闪发亮。

  在队伍的最前方,两个身强力壮的旗手,终于把为了不影响速度而收起来的两支大旗高高地举了起来,希望城头上的人们能第一眼就能看见。

  “萧”!“戚”!

  织田信长倒在了名垂青史的最后关头。原本织田信长把纸都铺好了,笔都给史官塞在手里了,结果被萧风一把掀翻了桌子。

  看着远处的大明骑兵,织田信长仰天长叹,怎么会这么快啊!按道理,怎么也该还有一天时间啊!

  只要再有一天时间,老子就赢了呀!戚继光就算再厉害,也不应该这么快就发现我留下的营地是假的啊!

  织田信长的冤枉是有道理的:明军刚刚偷过营,双方打了半宿,按正常情况都应该至少会休整一天。

  而之前一直都是倭寇主动进攻,这次大明偷袭得手,绝不会再冒险连续偷袭。所以正常情况下,留下的炮灰营地,至少可以再骗一天。

  加上自己半夜出发,强行军,走小路,按道理说自己至少应该有两天的时间。就算悲观一点,也应该有一天半吧。

  可现在自己刚刚打了不到十二个时辰,他们就赶来了?他们是怎么做到的呢?

  但织田信长确实是日本第一名将,他迅速从无用的哀叹中清醒过来,立刻排兵布阵,希望能绝地求生。

  他非常笃定,明军能这么快地赶过来,前面肯定都是骑兵。

  而之前和明军作战时他就发现,与自己作战的南方明军,骑兵不会多于五万。

  南方沿海地带,与倭寇作战,骑兵历来不是主力,大部分时候是用作调拨部队的机动力量使用的。

  所以,自己现在还有十几万人,如果能将对方的骑兵挡住几个时辰,也许摇摇欲坠的南京城就可以攻破了!

  织田信长将几千佛朗机火枪手掉头向后,再配上两万名手拿长刀,专砍马腿的倭寇,要求他们不惜一切代价,一定要顶住明军援兵两个时辰!

  同时剩下的所有倭寇,不计生死,拼命的攻城,务必要在两个时辰之内,攻破南京城,进入城内布防。

  即使来不及布防,织田信长也仍然有备用计划。南京城几十万平民,他完全可以用来威胁戚继光。明军敢攻城,他就屠城!

  戚继光显然也想到了这一点,因此他下令骑兵提速,一定要在一个时辰内冲破倭寇的防线,决不能让倭寇进入城内!

  这是一场用血肉换时间的战斗,双方都不肯退后半步,因为双方都知道,进或许能生,退则一定会死!

  明军马背上的火枪手和佛朗机人的火枪手疯狂互射,骑兵的目标大,很多马匹被射中倒地,会绊倒更多的骑兵。

  在双方火枪都如此众多的情况下,骑兵冲锋本来是下策,任何一个清醒一些的将领都不会这么做。

  但戚继光还是下令了,他命令骑兵只能提速,不能减速,中枪的、绊倒的也不要管,只管往前冲。

  这是疯狂的打法,也是拼命的打法。无数的骑兵被绊倒在地,踩成肉泥,但这种不要命的冲锋方式,也将骑兵的速度发挥到了极致。

  两万名倭寇眼见骑兵已经近在眼前,再不阻拦后面的佛朗机人就要掉头逃跑了。他们吆喝一声,贴地飞滚,长刀挥舞,专砍马腿。

  以长刀斩马腿,这是过去多年来倭寇对付大明骑兵最常用的方式,而且历来效果奇佳。

  因为大明的骑兵历来十分珍贵,一匹马要比十个兵都值钱,带兵的将领往往宁可用人堆,也不愿意伤损战马。

  可今天倭寇们忽然发现,这些明军忽然大方了起来,他们丝毫不顾及战马的伤损,就让马腿直接迎向了雪亮的长刀。

  鲜血飞溅,人仰马翻,大明的骑兵损失惨重。但砍了马腿的倭寇也同样凄惨,他们最多挥舞了两三下长刀,就被马匹压住,然后踩死了。

  原来,当不顾及马匹损耗的时候,用长刀砍马腿这一招,其实并不像以往想象的那么好使啊!

  大明骑兵和倭寇防线的撞击,就像两道迎头相撞的巨浪,拍起了冲天的怒涛,形成了短暂的相持。

  然后,随着后面骑兵疯狂的冲撞,人力终究是难以抵挡战马冲锋的巨大惯性,相持的阵线终于被冲破了,变成了混战。

  佛朗机人的火枪队放了最后一次枪后,看着已经贴脸的大明骑兵,终于扛不住了,拖着火枪四散奔逃。

  正常的战斗中,骑兵是不会把自己的速度用完的,他们会在速度开始下降的时候改换方向,斜刺里冲出去。

  然后兜个圈子,把速度再提起来,重新冲锋,继续形成对步兵的冲击优势。这也是带兵将领的基本操作。

  但戚继光并没有要求这么做,因为他离得很远就已经发现,南京守军如今是在靠着最后的血勇之气顶着,随时都有顶不住的可能。

  所以他采用了最鲁莽,最直接,最节省时间的打法,冲进去,冲到城墙下,对攻城的倭寇形成内外夹击。

  大明的骑兵终于冲破了倭寇的阻击防线,直接插到了攻城倭寇的屁股后面,让攻城的倭寇变成了三明治中的鸡蛋饼儿。

  在冲到城墙附近的位置时,骑兵的速度也终于被混战拖慢,最终停住了。失去了速度的骑兵,无非相当于个头高一点的步兵。

  但城墙上的守军顿时士气大振,他们登上城头,对着被夹击的倭寇一通箭雨,甚至都不用刻意去分辨敌我双方。

  骑兵都是顶盔贯甲的,从上往下的箭对他们有杀伤力,但并不致命。

  而倭寇因为靠腿,又是急行军,所以连轻甲都穿得很少,大部分只是带个头盔意思一下。

  这就导致同样的箭雨覆盖之下,倭寇的死伤惨重,大明骑兵大部分是受了点轻伤,而倭寇也被更紧地挤在了城墙之下的条形地带。

  南京城墙上站着的已经不光是士兵了,很多百姓中的男丁也冲上城楼,他们不会射箭,但能把石头搬上城头,再扔下去。

  对于城下拥挤的攻城倭寇来说,石头落下的威力甚至比弓箭还要可怕,弓箭还可以用长刀拨打,石头却能直接把刀砸成两段!

  这样腹背受敌的局面是兵家大忌,纵然人数仍然比赶来的大明援军占优,但火枪已经无法发射,城下的倭寇难以动弹,死伤惨重,失败是必然的结局。

  织田信长当机立断,让人传令,放弃进攻城墙,全体向后转,包围赶来的大明援军,吃掉他们,尤其是要干掉戚继光!

  这是又一次绝地求生的尝试。现在攻城是腹背受敌,那就干脆转过头来专心对付大明的援军。

  此时倭寇虽然死伤惨重,但也还有十万人,戚继光带着的五万的骑兵,一阵冲杀后,也已经折损近半。

  只要倭寇稳住阵脚,困住戚继光的兵马,一定能围而歼之。

  唯一担心的,就是南京城里会不会冲出人马来,若果然那样,仍然是个腹背受敌的悲惨局面。

  不过织田信长想了想,城内守军也已经死伤惨重,全靠一口气顶着,哪里还有余力出城夹击?

  所以织田信长拔出长刀:“全部前进!包围戚继光!佛朗机人别他娘的跑了,都给本将军回来打仗!”

()

1秒记住笔趣阁:www.uuubqg.cc。手机版阅读网址:m.uuubq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