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百八十九 预祝吾等再创辉煌(2 / 2)

玄德 御炎 2953 字 6个月前

        “江南那种情况……那要是很不幸的人都死了呢?”

        “那只能说天意如此,咱们也没有办法,人如何能和上天博弈呢?”

        蒯越摊开双手,摇头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咱们尽人事,听天命,仅此而已,但是去江南发展将是很多人都会做的事情,朝廷政策也会向江南真正的倾斜很多。”

        话说到这份上,刘表也没什么可说的了,他想了想,抿了抿嘴唇,缓缓点头。

        “既然如此,我也无话可说,如果江北真的待不下去,江南的确是个不错的选择,交州也不是不能考虑,异度,你蒯氏是如何安排的?已经决定让一部分族人南下了吗?”

        “已经决定安排两支南下了,一支去交州的合浦郡,一支去交州的南海郡,这些日子在处理分家的事情。”

        蒯越缓缓道:“蒯氏虽然在荆州但是主要产业都在江北,而非江南,这一次度田估计会有大量税收要支出,或许还要出售相当一部分土地,损失的这部分,就打算去江南补回来。

        这两支族人都是人数多而且比较精明强干的族人,此番为了让他们南下,家族拿出了不少东西补偿给他们,换取他们去当地开拓,家族也算是下了狠心了,我也要掏钱,掏的还不少。”

        “合浦郡,南海郡,那可真是天之涯,海之角了。”

        刘表苦笑道:“虽然说可补五倍之多,但是那种蛮荒之地,荒野且不说,搞不好还有大量蛮人,说不准什么时候就会死在那里,而且也不知道要多少代人才能把土地开发好,能够补回损失啊。”

        “未必有那么慢。”

        蒯越笑道:“既然是朝廷决定的交州开发之策,跟着朝廷的政策走,一定没错,景升,你也尽快安排一下吧,当今陛下作出的决断,从来也不会让人吃亏,他既然说要开发交州,交州一定大有搞头。

        咱们早点去,危险归危险,但是收益一定非常之大,所谓富贵险中求,当年咱们避开了何进,遂有今日,那么今日咱们再避开江北的度田令,布局江南,谁说五年十年之后,就不会再有今日之幸呢?”

        刘表想了想蒯越的话,又想了想当年他们两人的冒险举措,以及今日的收获,遂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缓缓吐出。

        “你蒯异度总是能看到旁人看不到的东西,既然你都这么说了,我自然没有什么可以顾虑的,那我会安排一下,留下我长子一脉维持祖业,让我的次子一脉与我一起南下交州定居。”

        “这就对了,危险归危险,但是人要是多了,准备的齐全一些,也会安全许多。”

        蒯越笑着举起酒杯:“那就预祝吾等家族可以在南方蛮荒之地站稳脚跟,再创辉煌了,后代子孙若知晓今日,一定不会为吾等今日的选择而感到遗憾。”

        “一定!”

        刘表也笑着举起了酒杯,两人碰杯,相视一笑。

        两人谈话之后没几日,刘备和诸多州郡代表召开政务大会的诸多消息也渐渐传出了崇德殿,开始在朝野上下散播。

        大家一开始以为刘备召开政务大会可能并没有太多的设想,第一次召开可能更多的是一个摸排了解的过程,大家互相熟悉一下,认识一下,混个脸熟,未必会给地方布置太多的任务。

        但是他们错了。

        第一次的政务大会,刘备就给州郡官员们定下了很多的任务,立下了很多规矩。

        比如最开始和刘备闭门开会的幽州行政团队,在幽州刺史夏侯惇的带领下和刘备开会,刘备在会上表扬了他们之前的努力,但是又对他们之后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农民需要更多的开发的土地,幽州土地开发本来就不够,荒地很多,且粮食产量也低,如果土地开发不够,就养不活那么多人,幽州也永远别想发展起来!

        我知道幽州气候苦寒,土地也不如中原那般肥沃,但是只要开发的土地够多,水利工程做好,农具齐备,就不怕种不出能养活更多人的粮食!人要是一点抗争的精神都没有,活着干什么?

        幽州之地,我就这么几个要求,土地必须要多,水利工程也必须要建立起来,农具更要保障到位,该开垦就开垦,不要顾忌这个顾忌那个,你们这一顾忌,明年就要有人饿肚子!”

        刘备接着提出了对幽州行政团队接下来的三年要求。

        根据幽州的人口数量和幽州的财政状况评估,刘备要求幽州要在接下来的三年内新开垦至少五十万亩耕地。

        且各郡在建水利工程必须要保质保量的完成三十处的新增。

        接下来,贞观二年、贞观三年和贞观四年的粮食产量每年至少要比上一年度提升一成,朝廷会派专人前往核实,休想搞小动作。

        除非有重大自然灾害,否则如果不能达到这个目标,就要自幽州刺史夏侯惇开始,寻求地方行政主官的责任,就要提出严肃的批评。

        至于这个任务该如何分配给各郡,刘备也不让夏侯惇为难,让跟着来开会的各郡郡守提出他们的实际情况,大家认领一下额度,看看怎么分配。

        有些郡开发的比较好,荒废土地不多,所以额度可以少一点。

        有些郡开发的很不好,荒废土地很多,人口也不多那么额度可以多一些,移民人口也可以相对应的多给一些额度。

        有些郡的土地比较肥沃,属于上田,那么就可以增加一些产量的额度。

        有些郡的土地多贫瘠,位置也不怎么好,粮食产量低,属于中田、下田,那么也可以适当的减免一些额度。

        主打一个灵活变通不死板。

        大家要扯皮就在皇帝面前扯,正大光明的扯,把真实的难处摆上来说个清楚,只要你说出来,那么大家可以商量,可以讨论。

        但要是不说出来,隐瞒,搞私下里的推脱责任,那就不为刘备所容忍了。

        刘备把这个基本原则摆出来之后,夏侯惇点名了几个郡守开始陈述实际情况,把各郡的实际难处摆在刘备面前,并且展望未来,自己看看自己能完成多少份额。

        (本章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