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百九十一 《度田法令》正式颁布(2 / 2)

玄德 御炎 3179 字 6个月前

        荀攸是位高权重的枢密使,背后站着皇帝刘备和他的三十万军队。

        而他荀肃,什么都不是。

        荀肃无比颓丧的离开了雒阳,然后派人快马加鞭把消息带给远在青州的荀彧,希望荀彧可以做到些什么。

        他认为荀彧好歹是个二千石的州刺史,执掌一州的封疆大吏,应该是有足够的权力和人脉关系可以稍微运作一下,给荀攸一点好看的。

        没有权力,他什么都做不到,他人生第一次感受到权力居然是那么重要的东西。

        可是,这一切都太晚了。

        贞观元年的政务大会在最后阶段出了那么一场闹剧,雒阳人议论纷纷。

        随后不久,四月十六日,河南荀氏正式开宗立足于河南郡的那一日,皇帝刘备亲临河南荀氏大宅,向河南荀氏族长荀攸以及他的族人们献上祝福和庆贺之礼。

        荀攸大喜过望,领全族向刘备致谢,表示河南荀氏将永远向刘备效忠,绝无二心。

        这件事情就此画上了句号,再也没有任何波澜可以被掀起,而颍川荀氏经过这一此分家风波之后,内部出现了进一步的剧烈分歧。

        有人认为荀攸是叛族之人,包括那跟着他跑的十几个内外家系,那都是荀氏的叛徒,应该予以最严重的最凶残的惩戒,不仅要除名,还要派人暗杀他们,给他们一点颜色瞧瞧,彰显颍川荀氏的能量。

        也有人主张荀攸所为或许是家族开支散叶的一种方式,他到底还是荀氏族人,并未否认自己的传承。

        更多的人认为荀攸是在趋利避害,由此对接下来的皇帝可能掀起的度田高峰感到忧虑,很担心在接下来的这一波度田高峰之中,他们不仅保不住财产,还保不住性命。

        巨大的担忧之下,一部分荀氏族人的心理防线被击穿,感到惊恐,于是他们绕过荀肃,私下里派人去河南郡找荀攸商量此事,希望可以离开颍川荀氏,转入河南荀氏,希望荀攸可以收留他们。

        荀攸开出了条件。

        舍弃颍川的全部私人土地和奴仆,或赠送或出售,只带细软和本家人前来河南郡。

        家族会提供一部分土地,他们再自己出钱买一部分土地,以此安家立业。

        而在一家一户中,一名男丁只能拥有二百亩土地,一名女丁只能拥有一百亩土地,不能更多。

        且往后河南荀氏一家一户最多三名奴仆,农业上也不能使用更多的奴仆,需要尽可能的自食其力,走耕读传家的路线,从阀阅家族转型向卷王家族,全心全意走耕读路线,抛弃其他的一切营生。

        尤其不要触碰商业。

        平心而论,这样的条件对于一般普通人来说是无法回避的致命诱惑。

        但是对于生活优渥、锦衣玉食的荀氏族人来说,想要重走耕读传家的路子,还不能前呼后拥有大量仆人伺候,确实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锦衣玉食的身份一去不复返,以后的生活究竟会如何也不好说,怀着种种复杂的情绪,那些意志动摇的荀氏族人们展开了一次又一次的商谈,展开了一轮又一轮的辩论。

        最后,在四月底,又有七个族内家庭做出了决断,决定遵守荀攸的条件,舍弃一些重要的东西,换取未来,请求转族。

        荀攸把此事告诉了刘备,刘备批准了,又批给河南荀氏二千亩土地,让他们自己分配。

        河南荀氏喜迎新丁,而颍川荀氏又惊又怒,愁云惨淡。

        这下子,将近四分之一的族人已经投靠了荀攸,作为一个分支,荀攸简直有点强的不像话,这种情况要是继续持续下去,又怎么得了?

        可荀肃拿不出什么办法来,事到临头,荀肃再一次的掉链子了。

        族人无奈,只能联合起来去信荀彧,说颍川荀氏已经走到了分裂、覆亡的边缘,还请荀彧出手相助。

        可荀彧又能有什么办法呢?

        他是青州刺史,远在青州滨海之地,鞭长莫及,根本无暇管顾颍川发生的事情,他自己还有很多政务要忙碌,不管荀氏如何,他作为青州刺史,是很忙的。

        颍川荀氏一片混乱的时候,刘备也没有闲下来。

        他认为至此为止,第三帝国核心权力集团已经统一了意志,正式推动度田已经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的事情了。

        在此之前很多很多年,度田虽然没有正式推动,但是刘备所做的很多事情都是在为度田做准备,比如一轮又一轮的政治清洗,清洗掉了一群又一群盘踞在地方上的豪族、豪强势力。

        这些势力被清洗掉,本身就意味着地方上可以对抗朝廷的庄园农业势力遭到了残酷的打击,还是在政治正确的背景下,并不涉及到度田这件事情。

        所以根本上来说,没人觉得刘备对付他们是为了度田,只当这是政治斗争,是争权夺利,是为了获得更多的权力。

        而当刘备真正准备开启度田的时候,和他五六七八年前展开度田对比一下,整个汉帝国已经换了一遍人间了,各方面的准备已经差不多都做完了,能消灭掉的敌人也都消灭的差不多了。

        所以严格意义上来说,贞观元年将要开启的这波度田,实质上是多年耕耘迎来收获的时候,是大丰收的季节,而不是耕耘的开始。

        过去辛勤的汗水换来了金色的麦浪,只需要再辛苦一下,用镰刀把麦子都给割下来,就可以获得满满的收获了,接下来的日子就好过了。

        想通了这件事情,对于整个度田行动,刘备就没有任何的顾虑了。

        于是在贞观元年的五月初一,刘备正式将筹备已久的《度田法令》对外颁布。

        而这一次的度田法令除了对于整个度田行为的一些规定和目标的阐述之外,其实更多意义上相当于大汉第三帝国全新的土地政策,囊括的内容非常之多,并不单单是一纸宣战书。

        更多的,是政策。

        是度田完成之后的新体系下的土地政策,甚至还包含了涉及到税收方面的全新政策。

        比如度田法令中最核心的一点,是【官民一体纳税】。

        刘备正式的、明确的规定,民间就不说了,官吏阶层也要开始执行严格的税收政策,谁都跑不掉,过去那种充满了漏洞可以跑马车的针对官吏阶层的税收制度,从现在开始就要做出改变。

        除了官吏俸禄和皇帝亲自给予的福利赏赐等收入不需要纳税之外,其余一切属于官员本人、族人、亲友的土地、商业来源的收入都要纳税。

        大汉十六万官吏必须要在这一点上起到模范带头作用,谁要是在这个方面和朝廷的政策作对,那就是纯粹的不讲政治、不要前途了。

        (本章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