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百四十九 步度根:没人比我更懂润学(1 / 2)

玄德 御炎 3023 字 5个月前

此时,维持对汉强硬政策的疏勒国上上下下都傻了眼。

        谁也没想到二十七年前三万军队都打不破的桢中城居然在二十七年后连一个上午都坚持不住,就被六千汉军攻破了,守军全军覆没,汉军大踏步向疏勒城袭来。

        情况变得危急万分,疏勒国的君臣们慌了神,有人准备逃跑,有人想投降,有人建议国王做好守城的准备,还有个别人甚至准备好要巷战了,整个王城乱作一团。

        汉军却没有丝毫慌乱,按部就班抵达了疏勒城,做出了攻城的架势,给了疏勒国王最后一次机会,让他在一个时辰内打开城门投降,如此还能活命,否则城破之日,就是他亡命之时。

        疏勒国王大为惊恐,左思右想难以决断,想要抵抗,害怕打不过,想要投降,又有人强烈反对,要坚持国家的尊严,不能随意投降,还想和汉军讲条件。

        结果争论来争论去,张飞没有了耐心,大手一挥,天降火雨,大军奔驰一天之后,疏勒城被汉军攻破,汉军用比较小的代价覆灭了西域强国疏勒国,前后不过几天的时间。

        疏勒国王倒是运气好,没有死掉,而是通过城内秘道,在亲随的保护下向西逃亡,越过捐毒国,进入了大宛国的国境之中,开始了他的流亡生涯。

        而其他人则没有那么多的好运气。

        根据汉军征战的传统,战斗到底不投降的敌人的解决方式就是把统治阶层无论男女老幼全部除掉,所有担任职位的人全部除掉,只留下一般庶民,抹去其文明与传承,以便于同化和管理。

        所以一战之后,被俘获的疏勒国官员们遭到了彻底的清算,不管他是主张作战的还是主张投降的,他们在汉帝国未来的规划之中,没有任何生态位。

        所以,他们的死,对于汉帝国来说没有任何损失。

        疏勒国的下场也就是被汉帝国设置为西域都护府辖下的疏勒郡,予以郡县制度下的汉帝国式的管理,对此,有没有谁有胆量提出异议。

        疏勒国的灭亡再次震撼了周边西域诸国,他们对汉使和汉军的畏惧达到了顶点,再也不敢对汉帝国的要求提出任何的异议。

        之后,姑墨国等三国立刻向汉使董卓提交国书,表示愿意臣服汉帝国,并第一次主动提出了派遣使者前往雒阳朝拜天子的想法。

        对此,董卓表示认可,没什么反对的意见,张飞也是如此,不过在疏勒国平定之后,张飞的目光暂时没有继续向西,而是投向了北部——乌孙国。

        乌孙国在西汉时期和东汉时期都是大国。

        在汉与匈奴、鲜卑的西域争夺战之中,多次成为双方争相拉拢的对象,本身也具备较多的人口和战斗兵员,得以在两大势力集团的夹缝中生存数百年。

        不过后来,随着局势的演变,乌孙国也和车师国一样,不能继续维持统一的状态,分化出了两个统治者,分别称之为大昆弥和小昆弥,各有各的统治区域,实际上分裂了统一的乌孙国。

        在不断的内乱之中,原本在西汉时期能够得到西汉帝国强势拉拢的乌孙国也走向了衰弱。

        东汉时期,大小昆弥两部都不怎么强势,军力衰弱,没能对西域局势产生什么重大的影响,不过就在当年刘备横扫草原之后,局势出现了一些微妙的变动。

        刘备横扫草原的威势吓坏了当时尚未被刘备扫灭的中部鲜卑和西部鲜卑的残余势力,他们自觉无法对抗刘备的下一次进攻,所以赶在刘备发起下一次进攻之前,全面转进,向西部逃窜,一路从并州、凉州一带逃窜到了乌孙国一带。

        当时,在整个西迁的鲜卑势力在西迁的过程中也发生了一系列的内乱和争斗,最终,原中部鲜卑大人之一、檀石槐的孙子步度根成为了胜利者,成为整个西迁鲜卑人集团的唯一的首领头人,活下来的二十多万鲜卑人都听从他的号令。

        他们来到乌孙一带之后,本来打算继续西迁以彻底避开刘备的兵锋,奈何天降大雪,冻死不少人马,他们无奈,只能在乌孙草原一带求生存。

        他们停留的地方在乌孙大昆弥领地,大昆弥对此感到意外和担忧,于是派人接触步度根集团,询问他们来这里的缘由和打算,以此判断要不要对他们展开攻击。

        而步度根当时考虑到鲜卑人穷困劳苦,不堪作战,担心被乌孙团灭吞并,于是主动提出和大昆弥联盟,借居草原一隅,如果有什么敌人来攻打大昆弥的话,他愿意带领族人帮助大昆弥作战。

        说来也巧,乌孙自汉宣帝时期分裂之后,大昆弥和小昆弥之间的关系一直不好,时不时的就会有摩擦、争端,偶尔还会爆发一些战争,而在当时,正好是大昆弥和小昆弥爆发争端的时候。

        于是大昆弥提出要鲜卑人提供军事帮助,步度根就集合了能战者五千人追随大昆弥作战,一举击溃了小昆弥的部队,帮大昆弥争夺到了一块水草丰满的草地,步度根于是得到了大昆弥的允许,让他们留居草原之上恢复实力。

        那之后数年间,步度根也是老实,一边默默地舔伤口、恢复实力,一边对大昆弥的征战需求全力以赴地满足,多次帮助大昆弥击溃小昆弥和康居方面的进犯——小昆弥面对大昆弥和鲜卑残余势力的联合,也不会坐以待毙,转头勾搭上了康居,找了康居做帮手。

        康居国早也没有了当年西汉时期的强盛,随着贵霜帝国的逐渐崛起和对康居传统势力的进犯,康居国逐渐走向了衰落,可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康居还是有一定实力的。

        于是在刘备集中精力平定国内叛乱的时期,康居与小昆弥、鲜卑与大昆弥这两方势力你推我攘,互相对抗,一直到汉帝国重返西域战略的推动,这两方面的势力才终于开始关注汉帝国的动向。

        汉帝国属于不鸣则已,一鸣惊人,消失了十几年,刚一回来,就展现出了极为强悍的战斗力,分分钟把能打的西域国家给覆灭掉,该打的打,该拉拢的拉拢,整一个无敌战神模式,使得乌孙和康居极为忌惮,鲜卑人就更是惊恐万分了。

        他们本以为汉帝国已经忘记了他们,甚至不会再和他们产生什么交集,可没想到那么多年过去了,他们好不容易有个地方能舔伤口,结果汉帝国还是追来了。

        步度根算是被吓得不轻,考虑到以当年的实力都不能对抗汉军,就更别说现在了,他感觉要是现在和汉军搞点什么对抗之类的,他好不容易给鲜卑保存下来的火种就要彻底熄灭了。

        于是他打算和大昆弥商量一下,他要带着族人继续往西跑,跑到汉军绝对追不到的地方。

        反正只要人还在,马还在,战斗力还在,他们就一定还能找到一片水草丰美的地方生存下来。

        可是大昆弥不愿意。

        这些年多亏了鲜卑势力的加入,他才能够在与小昆弥的对抗中隐隐占据上风,如果鲜卑势力退出,他就要单独面对小昆弥和康居势力,就要被吊起来打了,这种情况下他如何能接受呢?

        于是他和步度根商量,别的不说,挺过这一次,而且汉军未必来,汉军就算来了,面对的也是乌孙和康居、鲜卑三方面的势力,无论怎么看,他们也不会落入颓势。

        “我已经准备好了,如果汉人要来,那我就和小昆弥临时结盟,把事情给做到位,他们也不是傻子,他们也知道汉人一来,我们都没好日子过,所以,我们的联合是有可能的。

        只要我们的联合达成,那就是五六万的兵马,那么多兵马可以和汉军战斗,你怕什么?汉军远道而来,难道真的能和我们对抗吗?”

        步度根听了,默默低下头。

        “当年我们有七八十万族人,能参军打仗的何止十万?可是刘备只用一次北伐,五六万人,就把我族打的几近灭族,为此,我才跋涉千里之地来到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