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九章 大宋机会(2 / 2)

除此之外,还有妥协派共存派的代表文彦博。

面对西夏也好,辽人也好,文彦博从不主张以战止戈,而是习惯性的赔钱,甚至对方需要,还可以割地给对方,随后就是同化对手,让他们从强大走向衰弱,如此一来,老二不说老大不好,大家都没有了什么战斗力,威胁自然不会存在。

这一套政策放在普通百姓眼中,或许完全就是错误的,说严重一些,其心当诛。

但放在朝堂上来说,这一套说法还当真有不少的支持者。无它,辽国不就是被同化的典范吗?

以前的辽国就像是现在的西夏一样

,好战,遇事习惯先动手再动嘴,为此大宋没少败于其手,吃了不小的亏。

可是现在的辽国,尤其是辽国高层,在接触了宋人的文化和一些习俗之后,也过上了奢靡的生活,已经开始走向了安于享受之道。

宋辽关系一度十分的和谐,这就是明证。

辽军不及蒙骑这也是明证。

即是辽可以被同化,为何西夏不行,为何蒙骑不行。

能够不动刀兵,没有大战,没有死伤,这也是百姓之福。

不然天天血战的话,会导致多少家庭生离死别,会有多少家庭举目哀嚎。

人类爱好和平,也期望和平。不战而屈人之兵正是兵法中的上策。

文彦博认为,根本没有必要与蒙骑去打一个生死,人家是什么都没有,死就死了,这就叫光脚不怕穿鞋的。

大宋不行,他们有着这个世界上最多的财富,有着很多领先于这个世界的科技和行业,甚至是人口。那为什么要和你打生打死?

输了,那不用说,没有什么好果子。。

赢了,在付出了巨大代价之后,根本得不到应有的回报。就蒙人那苦寒之地,给他们他们都不愿意要,那打这仗意义何在?

而这个观点也得到了不少臣子的支持。

但他们却忘记一点,和平从来不是祈求来的,而是打出来的。

想要和平可以,那就要有足够的实力去威慑对方,只有对方害怕了,才不敢来找你的麻烦,你才有和平发展的大环境。

然,谁都想打你的主意,你却没有足够的实力去保护一切,那任你巧舌如簧,最终追求的也不过就是一场空而已。

除此之外,第三种就是富弼和包拯这样的少壮派。

这不是指年纪的大小,指的是他们更有朝气,更有想法,更想把大宋变得强大起来。

他们想要借用一切可以借用的机会,削弱敌人的同时让大宋重新屹立于东方,成为最大的强国。

说起来,这种想法的人是最多的。

可惜的就是,存着这种想法的人,多还是年轻人,是那种没有什么实权的年轻人。

这样的人就算是再多,朝堂之上却没有什么力量。

就像是富弼与包拯去见了官家,提出自己想法的时候,赵祯竟然没有第一时间答应下来,只是笑着说你们很有想法,朕很欣慰之类的话。

赵祯的态度,让富弼与包拯心生寒意,他们就知道怕是这一次官家不会站在他们这一边了。

赵祯的确有自己的想法。

最早的时候,他也有抱着有便宜不占王八蛋的想法,是想过借机让辽人出点血,占些便宜。

但当王德用带着一些臣子来了,当文彦博带着一些人找了上来,并陈述了其中厉害关系之后,赵祯的态度便也跟着发生了改变。

能听得进劝言的君王这是好事,这可以达到集思广议之效。

可太能听得进意见,又总是会被别人左右意见的君王,那就不行了。

一个君王可以没有智,但一定

要有自已的断。

果断、决断。

当断不断,必受其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