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雇人(1 / 2)

大商小渔娘 风初袅 1600 字 2023-02-23

邱氏听了陆小四的话,背后找了马二丫,婉转地将婚事拒了。

    说直接拒了也不对,邱氏只是说,小青还小,家里今年日子刚好过些,想着闺女在家多留几年。

    这话虽然没有一句说不愿意,可谁也不是傻子,也明白这是不愿意了。

    邱氏怕马二丫不愉快,没料到马二丫比她还怕伤了两家的和气。

    这件事就这么悄无声息地结束了,除了李家夫妇和陆家夫妇,再加上个陆飖歌,再没有第六个人知道。

    包括当事人,李坛坛和陆小青,两个人也是被蒙在鼓里,半点都不知情。

    眼看马上就要秋收,这两日,大家伙都忙着准备秋收的工具。

    割稻谷的镰刀一家得准备几把,那东西可不便宜,好的镰刀一两五钱银子一把。

    七家在铁匠铺一次就定了十六把镰刀,七把叉子,还有挖土的铁锹,刨地的铁耙……

    六家人地不多,不过三亩地。

    可陆家地多,陆全早说过了,到时候大家伙自己家地里的粮食收了,得帮他家收。

    当然,也不让大家白帮忙,一亩地五十文,收多少亩给多少钱,陆家还供早中饭两顿。

    原本陆全和邱氏准备的是一个人一天二十五文工钱,这个价钱可不低,就是去码头请那些扛包的来做活,他们也是愿意的。

    还是陆飖歌提出,一亩地五十文,包括收和运。

    一个壮劳力,一天不歇气割一亩地稻子是没有问题的。

    至于运稻子和捡稻穗,这些就不一定需要壮劳力来做。

    一家能有两个壮劳力来给他家收稻谷,加上家里的妇人和孩子帮着运送,一天最少也得一百文收入。

    为了多挣钱,谁家都不会躲懒,肯定拼了命的去做。

    这样,地里的稻谷也能早些上场。就算是下雨,只要稻谷上了场,也就不怕了。

    大不了,堆在架子上捂几日,等天气放晴了再脱粒晾晒就行。

    陆家说要雇人收稻谷,其余的六家纷纷表示不要钱。

    可陆全也说了,你们要是不要钱,我家也不能找你们帮忙,那我就去码头雇人。

    反正我家几十亩地,光靠我两口子和几个孩子也收不完,以后每年都要雇人。总不能,你们年年都不要钱。

    话都说到这份上了,大家也不再推辞。

    五十文一亩地,这活谁家都想干。

    各家的三亩地虽然一亩地能收三四百斤的稻子,可这稻子是李掌柜的。当初李掌柜将稻谷留给他们收,说好了的,一亩地不管好孬,就按三百斤的粮给他钱。

    这三百斤一亩地算给大家伙,看上去大家伙是占了大便宜的。

    如果收成好的话,也能收到三百六七一亩。就算收成一般,起码也能收到三百四五十斤。

    等于大家三亩地,就能多出一百多斤的粮,也不要他们交税。

    如果是单这样算,确实是很划算的。

    可种地是要看老天爷过日子的,不是你想着风调雨顺就风调雨顺,想着风和日丽就风和日丽的。

    要是年景不好,一亩地收个三百来斤或者更少,也不是没有。

    今年风调雨顺,大家以前都是老庄稼把式,看地里的稻穗也知道,只要后期不出岔,一亩地三百五十斤是妥啦。

    这多出来的四五十斤粮,也就相当于李掌柜给大家的工钱。

    看上去这工钱可比陆家五十文一亩高多了,可风险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