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零八章 新一代上帝之鞭(2 / 2)

很有搞头的。

“诸王呢?”

朱棣问道。

这个方案他也接受。

他离不开内地支持,无论军工产业,贸易,移民,这些全都得靠着内地。

西域的确广袤无边,足够他征服一辈子,可问题是得有人,他也不可能真的靠着护卫,虽然他的护卫增加到了五个,但加起来也不过两万来人而已,这点人可以完成一次犁庭扫穴式地突袭,但无法做到征服。

甚至对上帖木儿这种级别的,犁庭扫穴一样也做不到。

上次是有杨丰。

而且他独自南下时候,那已经是六七万骑兵。

十万!

他至少得有十万军队。

没有内地全力支持,他根本不可能实现扫荡西域的梦想。

“诸王,这个进京以后,你们朱家人自己坐下来谈吧,左右陛下的原则早就已经定了,想要封地的,几个塞王一人一块封地,想进京享福的进京领俸禄。若是有雄心壮志,愿意去开拓的,那就如大王般移藩,向南还有的是好地方,西域给大王,南洋有别的藩王愿意去,朝廷一样支持。”

杨丰说道。

他们愿意去那是好事。

光一个南亚次大陆,就足够把藩王全扔过去。

其实对他们也是好事。

反正印度是种姓制,就说他们是刹帝利,先武力征服,然后收买婆罗门贵族,就说这些大明的藩王都是最顶级的刹帝利,那里目前是苏丹们镇压印度教徒,大明的藩王如果能够打败苏丹们,那么婆罗门肯定乐意接受这些新的刹帝利。

然后一人一个小国。

以后他们背靠大明,光靠着贸易就能过的很滋润。

同样以后从大明过去的移民,商人,统统都是刹帝利。

不得不说印度最好解决。

只要肯融入种姓体系,那么他们就可以获得稳定的统治。

朱棣没有说话。

向外开拓?

估计没有几个藩王会选择,最大可能是都选进京当太平王爷,毕竟塞王们其实多数对他们的封地可以说深恶痛绝,也就是辽王喜欢他的封地。

周王很难说,他有雄心壮志,但封地的确很差,宁王巴不得赶紧离开大宁,肃王也对他的封地没感情,毕竟都到酒泉了。总之最终结果应该是绝大多数藩王选择进京,少量选择封地,而他很可能是唯一对外开拓,最多加上周王有可能。

但此番之后,大明恐怕也就是杨丰说了算了。

“四哥!”

小公主的喊声响起。

杨丰和朱棣转头,看着正骑马而来的小公主。

后者很快到达,翻身下马,直接走到他们跟前……

“前苏州卫镇抚韩升,率领苏州卫军户起兵,连同留在苏州的神机营和侍卫,斩吴寿安以苏州反正。”

她说道。

“这个老头倒是老当益壮了。”

杨丰有些意外地说道。

他老朋友的确也算老当益壮了。

其实韩升在苏州兵败后,直接跑到了金山卫,金山卫也始终没有遵吴王监国,他们可是都见识过杨丰本事的,既然公主选择支持皇后,那杨丰肯定支持皇后,大家跟着杨大使总不会错的,再说只要他们不主动进攻苏州,朱允炆那边也顾不上管他们。

“大使,小王有份礼物,要送给大使。”

朱棣说道。

杨丰和小公主疑惑地看着他。

朱棣向不远处一指,那里一个人戴着镣铐,正在张辅押送下过来。

不过虽然戴着镣铐,跟明显也就是象征性。

“这是燕山护卫百户刘江之子,谎称其父刘江,奉犬子之命南下给道衍主持做个使唤人,却不想他竟被齐泰收买,跟随他作乱。如今因得知齐泰与方孝孺勾结弑君,倒也算还有几分良知,故此潜逃回北平告变,此人知晓弑君案一切内情,并愿与齐泰等人当面对质。”

朱棣说道。

这时候刘荣被押过来。

他很干脆地跪下……

“小的刘荣见过含山公主,见过杨大使,小的对广泽王,齐泰,黄子澄与方孝孺等人弑君一事所知甚祥,愿与其当面对质。”

他毕恭毕敬地说道。

“不要胡言乱语,广泽王岂会谋害亲弟。”

杨丰喝道。

“大使英明,其实是齐泰三人瞒着广泽王所为,小的适才因天热昏聩,一时间胡言乱语。”

刘荣赶紧很懂事地说道。

他当然是故意加上朱允炆,如果杨丰想算上,那就算上好了。

“行了,你能数千里冒死告变,也算还有几分忠心。”

杨丰说道。

当然,他也明白,这就是朱棣在帮他结束这场战争,刘荣被派去跟着方孝孺等人搞事情,本身就准备好了需要时候抛出给朱允炆致命一击。如果这时候朱允炆赢了,拿下京城,那就该朱棣南下靖难了,而靖难起兵要有依据。先是姚广孝北上告变,知道皇帝被谋害,然后刘荣北上告变,知道主谋是朱允炆手下三个最亲信的大臣,那就完全大义在手,清君侧靖国难了。

这都是老谋深算。

一切都是布置好的。

只不过现在朱棣用不上了,那正好拿来送人情。

说到底朱允炆和手下那帮纸上谈兵的家伙,真的就纯粹是被朱棣这种级别玩的,他都不知道自己全程都在人家操纵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