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三五章 殿下圣明(2 / 2)

后者也被晋升国公。

粤国公。

另外还有单独的水师,水师统帅则是何迪,这支水师实力还很强。

总之建文皇帝没有辜负忠义们的期待,他真的派兵保护那些投奔光明的臣民了。

当然,最重要的是后者有人口。

江西可是大明人口第三,仅次于直隶和浙江,哪怕仅仅南赣三府,给他带去的也是超过广西全省的人口。

事实上这一轮倒戈之后,他控制的人口立刻翻倍。

这是兵源。

而过去他最缺的就是兵源。

至于京城,对此继续无视,执政公然对这些刁民嗤之以鼻……

“此辈久居穷山恶水之地,不识恩义,不知顺逆,如飞蛾自投于火,日后粉身碎骨亦咎由自取,良言难劝该死的鬼,随他们去吧!朝廷得其不为益,失之不为损,假使朝廷尽失此两省之地,亦不失万里疆土,何须在意,如今正当太后寿诞,正应举国同乐,管这些作甚!”

执政公主殿下恍如穆提婆附体般说道。

“殿下圣明,此时的确太后寿诞为重,此辈不过疥癣之疾,日后大军以天威临之,自然土崩瓦解。”

解缙赶紧吹捧。

“殿下圣明!”

……

然后一帮大臣们纷纷吹捧公主殿下。

而此时遥远的西域,朱棣正策马伊犁河谷的皑皑白雪中,冬天的天山一片白色。

在他身后是列阵的护卫骑兵。

三个护卫的骑兵分三个阵型,每个阵型都是以甲骑在前,人马具装,新式铠甲的大块抛光钢板在阳光下反射光芒,而带着面甲的战马犹如怪兽,这些甲骑手持丈八长矛,长矛上旗帜猎猎,在头顶形成密林,但和传统甲骑不同,这些甲骑除了近战的鞭锏之类,还都在马鞍旁挂着燧发短枪。

而在甲骑后面,则是两翼的飞骑,实际上就是轻骑兵。

他们连铠甲都不要,全都是皮袍,甚至连长矛都不带,除了弓箭之外就是刀和短枪,但一人带多支短枪。

而飞骑中间,甲骑后面,则是骠骑。

其实就是驮城组成的本阵,所有骑兵都是上马骑兵下马步兵,驮城上架着速射炮,士兵背着神机铳。

甚至还有专门的炮营,用骆驼驮着轻型野战炮和臼炮。

三个护卫组成三个独立的骑兵集群,在白色的雪原上形成巨大的品字。

而在朱棣前方,则是一队队游牧骑兵赶来的,在这些游牧骑兵前面,是他们的酋长们。

燕王停下,在马上威严地看着他们。

这些酋长们赶紧下马,一个个就像朝拜神佛般,匆忙走到他的马前,然后一个个诚惶诚恐的跪倒,向着他行五体投地的大礼。

“汗王,您终于回到您的土地上了!”

为首的鬼力赤激动地说道。

汗王是他们给朱棣起的尊称。

毕竟朱棣不是皇帝,称他天可汗有点像是陷害他,但称呼他大王明显不够分量,毕竟大王级别还是低了,元朝时候一堆大王,大汗倒是符合他们的习惯,但这明显也不合适,毕竟他又不是蒙古大汗,所以干脆把汗和王合在一起,于是汗王就成了他专用,这些部落尊他为汗,但他身份是王。

“都起来吧!”

朱棣看着这些酋长们。

鬼力赤,马哈木,太平,还有其他几个部落,基本上北瓦剌系统所有部落酋长都来了。

目前瓦剌系分了两部分,一部分是乌格齐哈什哈,他带着几个部落在大宛都指挥使司辖区,而北部这些在昆陵和瀚海两个都指挥使司,不过说是瓦剌,其实都是瓦剌和蒙古混杂,瀚海都指挥使司甚至还有部分西伯利亚的部落。

他们这些现在都在伊犁河谷和七河之地游牧。

这是冬天。

朱棣允许瀚海都指挥使司的游牧民,也到相对温暖的这一带越冬,而且这里还有足够的粮食,对于冬天原本只能在蒙古高原严寒中挣扎的牧民来说,这无疑可以说是恩赐了。蒙古牧民最渴望的就是粮食,牲畜是最不保险的食物,随时可能因为各种灾害失去,但粮食不会生病,粮食可以让他们安全渡过冬天,而给他们带来粮食的朱棣就是他们的神灵。

“以后这西域就是本王说了算,上次你们跟着本王,都捞到了不少,以后本王还会带着你们继续,有昔班家族的吗?”

朱棣问道。

鬼力赤赶紧喊了一声。

那些酋长中一个赶紧爬向前。

“汗王,他是昔班家族的,只不过如今跟着我。”

鬼力赤说道。

朱棣看了看这家伙。

“你是月即别汗的什么人?”

他问道。

“汗王,他是月即别汗的曾孙。”

鬼力赤赶紧说道。

很明显这个昔班家族的不懂汉语。

“那么,你想和你的曾祖一样做金帐汗吗?”

朱棣笑着问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