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章 终于等到你(1 / 2)

张昭是七月初到的护闻城,随后又在这足足呆了两个月,直到九月初,终于传来了印度夏希王朝由,国王摩达波罗率军启程北伐的消息。

    要不是连鲁三郎都派去打探情报,确认这摩达波罗肯定要率大军来,他都快等不住了。

    因为不同于印度河流域的天气,在这小冰河时期,护闻城一带的阿富汗东部冰雪覆盖期是很长的。

    夏希王朝的大军九月份不来,那也就不会来了,至少要等到明年的六七月份。

    张昭可等不了这么久,夏希王朝的军队再不来,他就要攻过去了。

    从白沙瓦到护闻城的路并不长,只有不到五百里。

    如果只算开伯尔山口谷道的距离则更短,从后世的阿富汗贾拉拉巴德算起,到白沙瓦只有一百三十里左右。

    为了能顺利伏击印度夏希王朝的军队,从八月中旬起,张昭就抽调两千精锐用轮班的方式,不断进驻开伯尔山口附近,并且修建了数十个地堡用来藏身和储存物资。

    而在这短短一百三十里左右的开伯尔山口中,如果说没有补给点和要塞口,那是不正确的。

    在靠近巴基斯坦的一方,一个名叫那烂得的小山口处,印度夏希王朝在这里修建有一个作为前哨的小堡垒,就是后世著名的兰迪科塔尔堡垒的前身。

    摩达波罗是一个典型的印度教王公, 无论何时脑袋上都包着头巾,身上来自西突厥人的相貌特征, 已经在几代人的混血中基本消失, 取而代之的是高鼻梁、大眼睛, 肤色稍黑的典型印度雅利安人长相。

    他的祖父,就是著名的卡拉尔, 那位终结了喀布尔-夏希王朝,建立印度-夏希王朝的一代狠人。

    不过可惜,这个狠人不该是个天竺人, 要是在别处,卡拉尔说不得也能混个大汗、埃米尔什么的。

    但是在天竺,这个本地土著战斗力极差,只能依靠来自西北强人为武力支柱的地方,卡拉尔自建立印度-夏希王朝起, 就一直处于战略上的劣势。

    不过虽然武力值差了那么一点, 但是卡拉尔的眼光可不差。

    他知道, 印度-夏希王朝要想能安安稳稳的保住头顶的王冠, 护闻城是必须要夺回的。

    所以印度-夏希王朝的历代君王,都把掌控护闻城,当做了头等的任务。

    “我尊贵的王,护闻城的萨迪德王子并未正面回应我们的要求, 看来他对于我们, 还是有很强的戒心。

    我们就这么过去,是不是不太安全?不如王上就在此地等候, 由末将率军先去护闻城?”

    摩达波罗刚刚脱下身上厚重的长袍, 饮了一杯甘蔗香料水, 同样包着亚麻色头巾的王国大将迦尔摩诃就走了过来。

    对于此去护闻城,迦尔摩诃并不是很赞成, 因为多年的失败经验,让这位夏希王朝的将军意识到, 以目前的实力,他们并不能掌控住护闻城。

    在他看来, 要长期掌控护闻城,就必须要训练、装备出一支最少有一千套铁甲的步兵。

    但是目前夏希王朝, 所有的铁甲都装备给了骑兵。

    夏希王朝有一支看起来装备和战斗力都不错的铁甲骑兵,但是步兵,基本上没有铁甲。

    事实上除了重骑兵和战象, 夏希王朝并不是很注重步兵的防护。

    这其实是由天竺的气候决定了的,在这个地方, 步兵装备铁甲的话,很容易分分钟就把人热昏倒,哪怕是冬季,温度也不低。

    而相比起步兵需要长时间的拉锯战,重甲骑兵的冲锋,往往会在很快的时间就决出胜负。

    而面对着几乎不披甲,或者披甲披的跟电影里斯巴达人一样的步兵,重甲骑兵的威力,直接被放到了最大。

    加上天竺流行印度教和种姓制度,刹帝利们都是统治阶级,人数也不多,没人会想去当个跟普通人一样的步兵,基本都是世代当骑兵的。

    所以这就导致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在不太适合玩重甲骑兵的天竺,装备最好,国王们最倚仗的,反而是重甲骑兵。

    摩达波罗很认真的考虑了一下迦尔摩诃的意见,随后缓缓的摇了摇头。

    在摩达波罗看来,萨曼王朝的萨迪德王子对于自己提出率五万大军(吹的)来帮助他不感兴趣,含含糊糊的,是一种再正常不过的表现。

    只要萨迪德王子不傻,那就肯定知道摩达波罗的真实意图。

    所以摩达波罗才要执意率军去进攻护闻城,因为如果是陷阱,萨迪德王子肯定是迫切的想要他去。

    而推三阻四、含含糊糊,恰恰证明了真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