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4章 张圣人的天下至宝(1 / 2)

马希广确实很着急,不过出乎所有人的预料,他着急的不是回到楚国去继承王位,而是急着回去让位。

    没错!就会让位。

    虽然五月病逝的楚王马希范,遗命让他继承马楚大权,但由于马希广被张鉊施计留在了东京开封府,马希范另一个弟弟,马希广之兄马希萼,立刻抓住机会在朗州起事(今湖南常德)。

    如今正勾结了朗州溪洞诸蛮夷,领军七千杀回潭州,欲要承袭大位。

    但掌握马楚实权的武安军衙内都指挥使张少敌,潭州水军指挥使刘彦韬等人,不愿意让马希萼入城,双方正在益阳、岳州一带交战。

    马楚本身实力并不强悍,因为此时马楚所在的湖南,大部分地方还没有开发。

    除了潭州(长沙)、朗州(常德)岳州、益阳等地外,其余地方还被诸溪洞蛮族占据。

    地盘小,那么分出胜负就会很快,马希广全家都在潭州,生怕回去晚了全家被马希萼所杀,因此急着回去表态愿意放弃王位,以换取兄弟和睦。

    但可不要以为这位老兄是个为了不使兄弟相残,就甘愿不要荣华富贵的品行高洁之人,实际上只是很有自知之明,加上性格懦弱而已。

    历史上他派刘彦韬击败了马希萼,却又说,“吾兄也,焉忍杀之?分国而治可也!”

    唉!朱允炆说这话都保不住大位。

    老兄,你这是个五代十国啊!搞这种妇人之仁,还能有个好下场?

    果然,后来马希萼成功翻盘,把马希广跟其妻一起,缢杀在了马氏的宗庙之中。

    清代史学家吴任臣评价马希广,说他‘慕宋襄之虚文,酿袁谭之实祸。’可谓一针见血。

    而现在,这个南楚名正言顺的继承人,只能在东京焦急的等待张鉊回京,没有张鉊的命令,可没人敢放他离开东京。

    张鉊回师,自贝州起,一路走的很快,但是渡过黄河之后,就开始慢了下来。

    因为襄阳府威胜军节度使尔朱景,驻扎在复州(湖北省天门市)的禁军彰武镇总兵赵存义,秘密回来了。

    这两人,是张鉊定下来针对南平国高家的高级将领,他们是最熟悉南平信息的,因此被急命面圣述职。

    之所以要这么关注南平,是因为张鉊这次要来个一箭双雕,甚至可以说,南平高家比起南楚马家来说,更加重要。

    没办法,江陵这个地方太重要了,如果把长江比作一条巨蛇的话,南平的江陵就是这条巨蛇的黄金分割点。

    加上江陵段长江,能被南北两座水城完全控制,所以卡住了江陵,就能切断长江航道,将天南的两个大国孟蜀和南唐联系完全切断。

    而且,南平国看着小,陆军更烂的有声有色,出了江陵,连周国的郢州州县兵都打不过,但是却有一支战斗力很强的水军。

    要知道江陵与南唐的鄂州(武汉)和马楚的岳州临近,国力也相对弱一点,但南平的水军可是压着马楚与南唐打的,这才能力保江陵不失,是他们的立国之基。

    而一直在南平、马楚两国以及南唐鄂州收集信息的李孝节,也命人给张鉊带来了一个惊人的消息。

    张鉊接过从江陵来的锦衣亲卫带回的厚厚一本册子,只看了几眼,就递给了身边的李昉、卢琰和吕胤三个中书舍人,随后长叹一声。

    “这江陵城不能硬打了,尽量还是做一做高从诲和高保融的工作,实在不行,就让高家再主政荆南一些年吧!”

    三人接过来一看,脸上都浮现出了对张鉊的敬佩之意,卢琰更是‘深情’的看着张鉊说道。

    “臣原以为河东刘知远是天下枭雄,今日才知道与圣人比起来,刘知远不过是豕犬而已。”

    原来这本厚厚的小册子是一本目录,上面记录的是十数万册书籍。

    南平高家在荆南节度使署衙的府邸中,有一藏书楼,收藏包罗万象。

    有高季兴、高从诲收集到的历代孤本、珍本一千余册。

    历朝各种史书、传记四千余册。其余各种医卜星象、山川地理、农学渔猎等书籍十余万册。

    高保融年前献给张鉊的《伤寒杂病论》孤本,就是其中之一。

    历史上宋军控制江陵城后,虽然没有大肆劫掠江陵城,但是兵将却在内城荆南节度署衙中尽情劫掠。

    主帅慕容延钊等人控制不力,导致署衙起火,藏书楼也被波及,最后抢救出来的不足三分之一。

    张鉊摆了摆手,估计这如今的帝王,没有一个人能比他更重视这些古籍,更知道这是如何宝贵的财富。

    当然,他口中的再让高家主政南平一些年,是因为他知道高从诲根本活不了多久了。

    “朕不爱高家之珍玩,因为它们饥不可食冻不可衣,唯有这十数万册藏书,是我等祖宗呕心沥血总结之作。

    今日耕种纺织数倍于上古,今日能知千年前兴替,都是因为有书册传世。

    南平国可再得,但高家珍藏的典籍一旦失去,就再不可得了。”

    “陛下真乃圣天子也!”三人大为服膺,卢琰高声赞道:“圣人有此文心,天下平定指日可待了。”

    赵存义见张鉊对这些藏书如此关注,“臣在复州探查得知,高家的藏书都是其幕府之臣,检校秘书监、御史中丞孙光宪搜寻整理的。

    其人颇得荆王高从诲信重,高保融更视之为师,朝廷或可从此人身上入手想办法。”

    李昉眼睛一亮,对张鉊说道:“臣也听闻过孙光宪的名声,其人嗜诗书,知大义,手中又握有荆南部分权力,确实是个不错的突破点。”

    张鉊忍不住出言赞叹道:“能读书者,必知天下一统乃是大势所趋,其收集绝本、孤本如此之多,功劳绝大,翌日绝不亏待。”

    张鉊不知道,孙光宪对于传承绝续上的功劳,比他想的要大得多。

    此人是陵州贵平人,(今四川省仁寿县向家乡贵坪村),家中历代都是农户出身,到了孙光宪这一代,他天资聪颖,更是有勤学苦读的毅力,在这五代的乱世之中,以贫寒之家最终学有所成。

    史载孙光宪性嗜经籍,聚书凡数千卷,或手自钞写,孜孜校雠,老而不废。

    每患兵戈之际,书籍不备,遇发使诸道,未尝不厚加金帛购求焉,于是三年间致书及三万卷。

    他著作的《北梦琐言》,是唐武宗到五代末期,极为重要的史料补充。

    而南平高季兴和高从诲虽然本人是武夫出身,没什么文化属性,但却很支持孙光宪收集著作珍本的行动。

    不但让孙光宪在署衙建藏书楼,高从诲到处打劫别人贡品后,遇到书籍都会先给孙光宪送去。

    高保融献的《伤寒杂病论》,就是二十年前,前蜀灭亡后,后唐起出前蜀珍宝顺江而下,最后被高季兴拦截而获得,再由孙光宪发现并整理保存的。

    话说到这,卢琰盘算了片刻,对张鉊说道:“臣本是河东旧臣,新附陛下,荆南必然还未得知。

    臣家中也还有班叔皮的史记后传三十卷残篇,如果以此为媒,孙光宪必然不能抵挡诱惑,臣就可以接近他,试探孙光宪的态度。”

    班叔皮就是班固、班超、班昭的父亲班彪,班固的《汉书》就是在班彪的《史记后传》基础上修改完善而成。

    相应的,《汉书》问世之后,《史记后传》基本就很少见了,因此哪怕就是残篇三十,也还是很珍贵的。

    卢琰的话一出口,尔朱景、赵存义、李昉、吕胤就都看向了张鉊。

    很明显,卢琰是河东旧臣,跟着张鉊还不倒十天,忠义还没有得到验证,他可以如同他说的这样去南平打探,但是也可以到南平把张鉊给卖了。

    张鉊倒是一点也不担心,开什么玩笑,历史上能用性命和前途为郭荣保留血脉的人,怎么可能会做这种事情。

    而且这越是书读得多的人,就越会被儒家的大一统思想感染。

    方今天下,张周为中国正统,其余为割据的态势已经很明显了,卢琰哪怕刚被张鉊收揽,也绝不可能背叛张鉊。

    “文炳此去风险太大,若是有所闪失,岂不是白白损失英才。

    此等事让江陵城的锦衣亲卫坐探去就可以了,若事有不谐,他们武艺高强又熟知江陵内情,自保应该是没问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