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一章 由有入无,太阴真水(4k)(2 / 2)

身材矮小、一脸可靠的大弟子如实报告道:“在天下第一大派少林寺的寺院内,突然冒出了两个飞天遁地的仙人,举手间便能摧毁方圆百丈,神通广大,让世人震撼不已。”

“据说,现在中原地区的当朝皇帝,打听到了这个消息,连忙派出了大量官员到嵩山进行探访,想要寻仙问道……”

“飞天遁地?寻仙问道?”公孙峻眉头皱起,觉得大弟子只怕也被外界的花花世界迷了心神,竟然拿这种不靠谱的话糊弄自己。

要知道,在武学极盛时的唐朝,他的先祖公孙武担任过右卫大将军、征阳公,公孙雅靖担任过羽林卫大将军、安西大都护,位高权重,消息灵通。

这些先祖留下的信息表明,就算是离“得道升仙”只差一步的大宗师级人物,也不可能做到传说中的“飞天遁地”。

而如今,武学已然渐衰,又怎么可能出得了比盛唐时期更强大的修者?就是古籍中记载的“炼神”境高人,只怕都难以出现了。

想到这里,公孙峻长叹一声,准备好好教育一下这几个徒弟。

……

经历了长达百日的胎息入定,在太阴真水与元神的蜕变告一段落之后,赵青自厚达数尺的冰层中清醒过来,运功将外边坚冰震碎,稍微活动了一下身子,便开始探查这一次闭关的结果。

常驻“天人合一”境界的效果,令她在一举一动间,都能自然有天地之力相随。

与“天人交感”最大的区别,就是从外来的客人变为了真正的主人,对天地灵气的引动,不再受到精神力量的限制。

同时,赵青对自己身体的了解达到了更高的层次,生出了奇异的感知能力,可以精确地测出自己每时每刻、一举一动,对生命力量的消耗程度,推算出自己当前境界在各种情况下的寿限。

初步修成了“至阴无极”之后,明玉真气浓缩化为了“太阴真水”,在加成的力道上并没有什么提升,主要是变得更加阴寒,且由死入生,多出了磅礴的生机。

比较麻烦的是,太阴真水有一些性质与原先的明玉真气截然相反,行气路线对不上号,参照先天太极与后天太极的分别,但还要更加复杂。

较简单的操纵还好,但那些细致入微的招式,却是暂时使不出来了,需要在“扭转乾坤”之后,进行相关的研究,才能够恢复如初。

无极者,上下左右前后贯通,没有边界,无边无际,没有中心,空旷虚无。

经过赵青的测试,她的元神内部,仿佛生出了一个能够容纳一切的墟洞,可以无限制吸取天地间的元气精华,远远超越先前可以承受的总量,不再受到经脉、身体的局限,仅与元神的强度有关。

之所以会有这般变化,在她看来,应该并非全然是“至阴无极”本身的特性,也有相当一部分受到了自己明玉功与“凝华种玉法”道种的影响,带有属于自己功法倾向的特色。

以赵青的见识推测,被吸引来的大量天地灵气,落于这个深不可测的墟洞中后,将会以某种极其奇异、无法感知的方式,返还于天地之间。

先由有入无,再无中生有,完成一轮完整的循环。

总的来说,这些额外被吸来的天地灵气几乎不可掌控,可以看作是“只进不出”,无法转移至体外,用来对敌。

“至阴无极”,是“有入于无”,让人身变为一个无边无际的大海,可以近乎无限地容纳外来的力量;

而“至阳无极”,则是“无中生有”,让人身近乎无限制地调动、驾驭天地间的能量,化为一轮向外普照光芒的大日。

前者至柔至弱,是最强大的守御,后者至坚至强,是最终极的武器。

而使用“至阴无极”的效果大量吸取天地间的热量,便可以让温度近乎无限制地降低,打破原先降温的屏障,达到一个难以想象的层次。

再加上经过蜕变,陡增近倍的磅礴吸力,这个“最强大的守御”,完全可以发挥出逼近“至阳无极”的实力,不落多少下风。

若是“至阴无极”与“至阳无极”相结合,所能发挥出来的极致威力,恐怕就要更加强上数个档次了。

现在,赵青只是刚刚突破到了“炼虚”之境,至阴无极初成,太阴真水的总量暂时难以提升,但可以通过纯化神气的方式,使得它的精纯度逐渐提升,最终在威力上大幅增加。

而初入“天人合一”的境界,与“天人之极”的逍遥子相比,在对天地之力的掌握方面,亦有一大段可以往上提升。

实实在在感应到了天地宇宙的浩瀚无垠、大道的永无止境,赵青在心中生出明悟:

如果说通往大道的路是一座漫长阶梯的话,那自己只不过刚刚迈上了其上的第一个台阶,还有不知道多么遥远的距离,需要艰难地行进。

毕竟,自己总共只修行了几年的时间,积累与沉淀有所极限,突破“至阴无极”与“天人合一”的法门并不怎么完善。

既没有相配套的武学法门,以至于暂时难以细微地操纵太阴真水;此次突破的方式,也很难适用于别人,危险程度极高。

换一句话来说,就是尚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很多可以新开拓的方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