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四十二章 倒腾粮食(2 / 2)

林婉婉自然笑纳。

她不仅给林孟博家的娃送了金锁,族里所有新生儿家庭,她都送了。

大家能反馈她的,基本都是海鲜,以鱼胶为多。

虽然林婉婉不直接给族人送金子,林家庄在这个发展速度之下也迟早发达起来。

但她心急,想加一把油。

去了一趟长安,她发现自己的实力还是太弱,必须发展。而族人作为她天生的利益共同体,自然被列为首席扶持对象。

她卖给族里的大米都是经过现代化碾米技术出来的精米,比大唐普遍的碾米技术要多了一道工序(不是大唐不会这技术,是舍不得多碾),因此口感自然也是无可比拟。

且她卖的价格又极为优惠,就按史书里记载的大唐贞观之治里的斗米四钱卖给族人。

林婉婉的这一番行动,自然不可能瞒的过萧翀。后者听她说过现代的粮食多到吃不完,根本吃不完,就一直很心动。

这次听说林婉婉的“师兄”又给她运了南方大米过来,搞粮食大转运,萧翀不但不揭穿,还竭力帮她填补漏洞,使一切都合理化。

当然了,萧翀做这些不是单纯为了讨好林婉婉,而是想让对方在给林家庄倒腾物资的时候,顺便普渡一下大众。

鄮县虽然经过萧翀两年的高产作物推广,已经有了红薯、玉米和土豆。

但总体而言因为盐碱地太多,人均可耕面积太少,在萧翀的辖区里,还是有许许多多填不饱肚子的穷苦人的。

萧翀跟林婉婉合作,他帮她合理化来源,她帮朝廷倒腾一些现代的粮食。

然后萧翀再用这些新米换出更多仓库里的陈米,以付费劳役的形式,把这些粮食,补贴给了全年无休地劳动,仍然没法填饱肚子的可怜人。

至少不让鄮县有任何人因为挨饿而死,哪怕是个浮浪人,只要愿意出力气,就能换到粮食。

山中躲着的山民听说了这件事,好多都自发离山走了出来,萧翀自然全部把他们原地转化为民。

它山堰因为人手的足够充足,进度都加快了很多。

等它山堰完工,鄮县免去了海水倒灌之苦,将会迎来无数良田。

到时候按均田制给那些授田不足的人家重新授田,鄮县饥馑彻底解决。

为了完成这件事,萧翀短时间内就没打算过升官离开。

想升官难,可是要不升官,这对一个兰陵萧氏的嫡系来说,却很容易。

总之经过林婉婉和萧翀的双剑合璧,她那位神龙见首不见尾的“甄士隐”师兄,可算是立大功了。

现在鄮县基本上就是萧翀的一言堂,便是越州的长官都插不进手来——即便鄮县隶属越州。

本来到了深秋的农闲季,林家庄的族人不舍得吃干饭,玉米粥、红薯粥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大家的餐桌上。

但自从林婉婉把一车车的大米运回了林家庄,并且以低廉的价格卖给族人后,大家的日子就越过越舒服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