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九十一章 王对王(2 / 2)

  刚刚还说是最后一战,可别到时候出了差错。

  赵国又不是没有人,完全没有必要冒险。

  “我赵国将士各个以一当十,四万足够了。”赵括挥了挥手,示意众人不必再说了,“大家都回去准备吧,通知将士们,三日后出征。”

  说完,赵括也离开了大殿。

  “唉。”赵胜叹了一口气,有些责怪的看着蔺相如和魏无忌,“你们也不知道劝劝大王,都这个时候了,还要以少打多。”

  “放心吧,大王既然这么说,肯定是有把握的。实际上,大王用兵才是最稳的。”乐毅笑着说道,也转身离开了大殿。

  “父王,您要率军出征吗?”第二天,彬找到赵括。

  “母亲告诉你的吗?”赵括问道。

  “嗯。”彬点了点头,期盼的看着赵括,“父王,我……能不能跟您一起去打仗?”

  “想上战场了?”赵括笑着看着彬。

  “嗯。”彬重重的点了点头,晃晃手臂上的肌肉,“孩儿今年已经十八岁了,可以上阵杀敌了。”

  “那你就跟在寡人身边吧,到时候可不要被吓哭了。”赵括拍了拍彬的脑袋,笑着说道。

  “孩儿不会被吓哭的。”彬握着拳头说道。

  “父王,我也想……”赵政见状,连忙说道。

  赵括瞪了赵政一眼,赵政顿时脑袋一缩,将后半段话咽了回去,不敢说话了。

  彬好歹虚岁满十八岁了,赵政才多大?

  怎么可能让他上战场。

  “上战场是别想了。晚上过来,父王考考你功课做的怎么样,如果过关,寡人可以让你选一个地方担任县令。”赵括揉了揉赵政的脑袋。

  “真的?”赵政眼睛一亮,虽然没办法上战场了,但是当个县令也不错啊!

  “父王会骗你?”赵括说道。

  “那父王尽管考,凡是老师教的,孩儿都学会了。”赵政自信的说道。

  “先说好,如果县令没当好,百姓有怨言,可是要受到处罚的。”赵括说道。

  “那当然。”赵政大声说道。

  ……

  三日后,赵括率领赵军出征,全城百姓收到消息,纷纷前来相送,直到赵军全部消失在地平线上,大家才依依不舍的离去。

  “大王,刚刚收到消息,魏王也选择御驾亲征。”刘平禀报道。

  “魏王居然会御驾亲征?”赵括有些惊讶,如果他没记错的话,上一次魏王御驾亲征,还是在河西之战,被秦军大败,如果不是他率兵救援,可能连小命都保不住。

  之后魏王再也没有亲征过,即便是大梁保卫战,都不曾亲自指挥。

  这次居然还敢御驾亲征。

  难道这几年在偷偷学习兵法?

  “据说魏国和韩国不少将士对攻打我赵国都有些不满,晋鄙和暴鸢多次上书劝谏魏王和韩王,魏王非常生气,便决定御驾亲征,不过还是将晋鄙带在身边。”刘平说道。

  “呵呵,看来魏王还是有点自知之明的,还知道带一个统兵大将。”赵括忍不住笑道。“韩王呢?”

  “韩王将兵权全部交给了魏王。”刘平说道。

  “寡人给过韩王机会,可惜韩王还是选择了魏国。”赵括叹了一口气,“韩魏两军到哪了?”

  “已经渡过河水,按照现在的行军速度,还要四五日能抵达邺城。”刘平说道。

  “给魏王去一封信,就说寡人在邺城等他。”赵括说道。

  “诺。”刘平抱拳道,退了出去。

  第五天下午,魏王终于率领大军抵达邺城外。

  “寡人这次一定不仅要收回邺城,还要占领赵国河北,完成历代先祖没有完成的梦想。”魏王站在战车上,双臂张开,意气风发。

  从来没有哪一刻,像现在这样这么有底气,身后足足三十万大军,光是站着不动,天空中战云就在不断翻滚。

  现在别说区区赵括,就是白起站在他面前,他都敢发起冲锋!

  “臣在这里提前恭贺大王取得胜利。”龙阳君笑着说道。

  “哈哈哈。”魏王朗声大笑,心中畅快无比。

  不过还没有完全被冲昏头脑,转头看向身后的晋鄙:“将军以为寡人当如何进攻邺城?”

  “禀大王,邺城城高池深,又背靠赵国,城中有赵军坚守,不适合围城和强攻。末将认为,可以给赵王下战书,将赵军吸引到城外,与我魏军交战。”晋鄙抱拳说道。

  说实话,内心深处他是不支持这一战的。

  不仅是他,军中不少将士对魏王的决定都有意见,这也是他为什么要上书劝谏的原因。

  说句不好听的,魏军中认可赵王的将士可比认可魏王的都多,至少他们中大部分人都认识赵王,不少人赵王还能叫得出名字。

  但是认识魏王的可没几个,魏王能够叫得出名字的,估计除了几个将军之外,应该没人了。

  从得知攻打赵国开始,魏韩联军的士气就一直低迷。

  这种情况下,想要获胜几乎不可能。

  但是魏王一意孤行,他也没有办法。

  身为臣子,他只能按照魏王的意愿行事,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帮助魏王取胜。

  “好,那就给赵王下战书,寡人要和赵王公平一战。”魏王听罢,大声说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