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5章:杨广忍无可忍(2 / 2)

大隋主沉浮 碧海思云 3545 字 10个月前

        “苏公此言差矣!”纳言杨达皱眉说道:“若是法度有误,那也要在事先予以更改或废黜,不能用时则有、不用则无,更不能事到关头再删删改改。而甲乙两榜乃是三省六部和九寺拟定、议事堂表决通过,同时也受到天下人的青睐与欢迎,可见它符合世人需求,更何况考试在即,朝廷怎能擅自改动天下皆知的政令?此时要是合二榜为一,士子们极可能像第一届武举那般集结、讨要说法,事情闹到那一步,朝廷的名望和颜面还要不要了?”苏威听得眉头深锁,语气幽幽的说道:“纳言未免有些危言耸听了吧?”

        “当年武举武生的大集结、大暴\/动就是最好的例子,非是危言耸听、杞人忧天。此等严重后果若发生,谁来承担天下士子的怒火?”杨达冷笑一声,拱手问道:“我想问一下,苏公可愿承担?”苏威闻言默然:他可承受不了天下寒士的怒火。

        他撇开杨达,径自向杨广行了一礼,说道:“老臣考虑不周,还望圣人恕罪。”

        “罢了罢了!苏公也是为国着想。”杨广看了毕恭毕敬的苏威一眼,心说你考虑得实在太周了,完全是把我杨广也当成了傻子,心中如是想着,杨广撤换苏威之志也愈发强烈起来。

        “谢圣人不罪之恩!”苏威‘合二为一’的建议,是关中士族共同的心声,而杨达的反驳固然让他十分不满,但是杨广的‘肯定’却是让他心头暗喜,感觉杨广还是一如往常的信任和重用自己,随即又说道:“圣人,此番‘国考’,主要是国子监负责,然而国子监祭酒至今还没有任命,不知圣人可有合适人选?”杨广听到苏威这么一问,就知道对方心中已有推荐的人选,直接便说道:“我心中确实有一个非常合适的人选。”苏威愕然,不是应该问问我的适合人选是谁么?

        杨广见状,眼中厌恶之色一闪而没,接着又说道:“此人便是何妥。”杨广心目中的国子监祭酒本来是经学大师刘炫,但是苏威的嘴脸令他想到了苏威克星何妥。

        何妥才学虽不如刘炫、刘焯,可他也是大名鼎鼎的经学大师,三人共同特点就是清廉、正直、较真,尤其是做学问的时候,自始至终都抱着一种敬畏之心,每有所得,总是反复再三找古籍对照,直到精准无误,才敢公诸于众、请大家指正,然而他们那么认真,谁又指正得了?

        他与苏威恩怨、矛盾源于一次吹牛皮。开皇年间,时为纳言的苏威在一次制定教材的朝会之上对杨坚说

        “先父常说只要通读《孝经》一卷,就足以立身治国,用不着再学别的,所以我只读《孝经》。”较真的何妥认为不妥,他反驳说:“孔圣子都说‘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无以知人’。苏公作为一代大儒,不可能说出这种话;而苏威精通律法、算学、治国之术,可见他根本不只学一卷《孝经》,苏威却打着父亲之名来欺骗圣人,既不忠诚、又不孝,更不可信。”苏威颜面尽失,由此怀恨在心、处处搞何妥,最终把何妥搞到秘书省看管书籍去了。

        后来,杨坚让身在太常寺任职的苏威之子苏夔与秘书省官员商定钟律,苏夔提出了一堆观点,而朝中官员不管对错、一致赞同。

        但是何妥当朝就挑出苏夔一堆错处。此后,两人又在学术方面斗了很多次,次次都以苏威丢脸尽失而告终,光明手段搞不过何妥,苏威便来阴的,他编造罪名,意图弄死何妥的儿子何蔚。

        此举得到苏党一致赞同。何妥知道儿子是被冤枉的,他一怒之下,当朝指陈得失、时政得失,接着语锋一转,说大隋朋党严重、党争严重,苏威为最。

        其理由是苏威和礼部尚书卢恺、吏部侍郎薛道衡、尚书右丞王统、吏部考功郎李同和等人结党营私,尤其是王李二人如同苏威的儿子一般。

        同时,他还告发苏威几项大罪,尤其是以不正当手段为堂弟苏彻、苏肃谋官,简直把天下当成了苏家天下!

        当奉命调查的杨秀和虞庆则把各种证据摆在杨坚面前,杨坚勃然大怒,下令免去苏威一切官职,卢恺和薛道衡等人也被免官除名,同时还有一百多人受到牵连。

        苏威害人不成,反而被何妥反杀,强大的苏党被一网打尽不说,还连累了一大堆人。

        然而杨坚觉得何妥这种较真的脾性,混不了朝堂,要是去当地方官,定能造福百姓,于是任命他为一个州的刺史,让他远离是非风暴中心。

        可是何妥却说自己之才在治学、在工技、在音律,根本就不是治国治民的料子,若是当地方官,恐怕误国误民,于是他就不去了,继续在秘书省做学问。

        后来杨集被迫为官,杨坚干脆把同样脾性、同病相怜的何妥和刘炫、刘焯一股脑打发去了凉州。

        三个脾性一模一样的人,从事自己熟悉又喜欢的职司,不但做得有声有色,还令他们的声望天下皆知。

        众臣都知道何妥与苏威恩怨,而杨秀更是亲手把苏威党搞死查桉者之一,大家一听杨广的话,个个都面露古怪之色。

        而当事人苏威,虽然早已炼成了泰山崩于前而不变的心境,但是此时一张老脸都扭曲,心头更涌起了一阵阵寒气。

        他不是怕何妥,而是他看出杨广此时任命何妥背后的深意是对自己忍无可忍、厌恶至极。

        长孙炽有些怜悯的看了脸色惨白的苏威一眼,暗自叹息了一声,他早就说过左右逢源、风吹两边倒、没有担当的风格不适合本朝;在本朝做官,不要太过滑油、功利心不要太重,尤其是不要算计所谓的‘功高震主’的杨集。

        可是苏威始终以为大隋少不了他这个开国元勋,继续我行我素、倚老卖老,不断挑战皇帝的底限,一步步败坏了自己有皇帝心中的形象和好感。

        这下子好了吧?满意了吧?皇帝现在都以何妥来暗示了,你苏威还能走多远、还能得到皇帝的信重?

        想了想,长孙炽向杨广拱手一礼,说道:“圣人,何妥不是在凉州出任工曹吗?”

        “无妨!”杨广说道:“凉州建设的图纸早已设计好,其副手只要按图办事即可,根本用不着何妥亲力亲为。一纸调令,即可上任。”————————【注:据史料记载,大业中前期的洛阳、大兴的确没有宵禁。

        唐朝的宵禁却是相当严厉,但夜市和小商贩却因为无处落脚的商旅应运而生,《长安志》就说

        “一街福凑,遂倾两市,昼夜喧呼,灯火不绝,京中诸化莫之与比”。然而上层不容许这种事情存在,于是下令

        “京夜市,宜令禁断。”此禁令出现的,无疑便是古代cg了,不过唐朝cg很有人性和人情味,他们不会打砸、抢商贩的摊子,基本上都是视而不见,所以史载

        “‘长安坊中有夜栏街铺设祠乐者迟明未已’。”东西二京在隋朝巅峰时期,常住人口各有六十万人左右;隋末战乱和武德帝人口最少,太宗和高宗属于恢复期。

        洛阳人口在武则天时期,破百万;长安在唐玄宗开元年间,破百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