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7章:让天下寒士骂死他(2 / 2)

大隋主沉浮 碧海思云 2642 字 10个月前

杨达笑容可掬的说道:“高元能省、善于积攒家业这方面,却是十分值得称道的。他自大业元年开始就做了十足的战争准备,储存如是之多的钱粮物资也在情理之中。只是他想不到卫王用兵如神、作战凶悍,使得这些物资都便宜了我军。”

众人不禁笑了起来,这由不得大家不笑:因为杨集打得太快,完整的拿下了高句丽囤积在辽东平原各城的粮草物资。他不但解决了东征军用度问题,还能用来赈济百姓、执行以工代赈之策,甚至以后的驻军和官员都吃上三四年时间。

既然安东一切都有,那么朝廷自然不用万里运粮了,而朝廷这里省下来的钱财粮食,可以做很多事儿。

“此言确是说得不错!”张衡忍俊不禁的说道:“高元把几十万装备精良的精兵调来辽东作战,同样错误却是一犯再犯,最终导致这些精兵被卫王一一歼灭,此外还给我们留下这么多物资。这也难怪卫王说他是此战最大功臣、这也难怪卫王说他是古往今来最出色最成功的谍者。”

隋人十分排外,异族在大家眼中非友即敌、非臣属即敌,而敌酋更是罪该万死的东西。

在场的大隋君臣一开始也觉得高元该死,理当抓来杀;可是大家顺着杨集的歪理、授勋等事去考虑之时,果然发现不断送人头的高元还真是大隋王朝的功臣、间谍,要不是他一直在“帮”杨集,哪会赢得这轻松?

如此这般一想,大家对高元的恨意,居然神奇的烟消云散、荡然无存了。

便是曾因东征失利的高颎,也不例外,他笑着向杨广说道:“圣人向来赏罚分明,既然高元成功将数十万敌军引来送死,而且还囤积如此之多的物资,理当重重有赏。”

“哈哈,自然、自然!”杨广哈哈大笑:“等他到了洛阳,便授予高元平壤县公之爵、护军之勋……武散官嘛,则是征东将军。”

说着,杨广又想到了一事,补充着说道:“册封之时,务必将他所立之‘功’一一说明,以免大隋军民误会朝廷。”

众人闻言,皆是哈哈大笑,开心之极。

唯独苏威脸色苍白、魂不守舍,既不说话也不笑,也不知刚刚受封为太子少保的他为什么这般不开心。

商议至此,这场早朝之后所举行的‘小朝会’终于结束了;众臣见皇帝没有别的事情吩咐,纷纷告辞离开。

大殿之内,只剩下杨广和杨秀了。

杨秀是宗正寺卿,他的使命是帮助杨广管理皇亲国戚、皇家产业,而道教和佛教、皇家供奉的道观和寺庙也归他管,只不过主要之职司还是皇亲国戚这个板块。看似比较清闲,可是宗族产业庞大,每天所产生的琐碎之事极多。

见他没有走,杨广便大致猜出他是因为什么留下来,举起茶杯呷了一口,然后向杨秀说道:“你有什么话,就直说吧。”

“喏!”杨秀应了一声,说道:“我想说的事情与苏威有关。”

“苏威是个聪明圆滑的人,兄长否定了他二榜合一的建议之后,立刻任命与他有不不共戴天之仇的何妥为国子监祭酒。此之两事,足以让他明白兄长对他有了不满之意。以我对他的了解,他事后定然递上辞呈,以平息兄长之怒。”

看了杨广一眼,杨秀续道:“兄长到时候顺势罢免他即可,这样既能将他免职,又保全了兄长之美名。我不理解的是,兄长为何选择了这种法子!”

“苏威聪明圆滑不假,但他十分贪恋权力;他多次提议让金刚奴镇边的真实目的非是为国着想,而是担心金刚奴进入朝堂,使他失去左仆射的实权。另外就是他的名望太高、关中士族又没有一个合适的人来接他相位,所以借机发难,拿下左仆射这个职务、将他化实为虚就够了。要是将他彻底辞退,关中士族和苏派定然到处说我刻薄寡恩、亏待元勋。”杨广放下茶杯,又说道:“也许他会如你所说主动递交辞呈,然而这个老奸巨猾的老狐狸一定留下后手,让我不得不否决他的辞呈;如是一番下来,非但辞退不了他、拿不下左仆射,反而还要加封他、全他美名。”

“原来如此!”杨秀顿时恍然大悟,想了一会儿,又问道:“现在不怕他说亏待?”

“他不敢!他是因为犯下大错才被拿下了左仆射之职,但是我又封了他同一品级的太子少保,这便是我对老臣的敬重。”杨广冷冷的说道:“也许他现在还不明白过来,但只要冷静一想,就会明白过来。届时,不但不敢说我亏待于他,反而还要帮我宣扬。”

“如果他想不明白、让人说我亏待他。你就派些人把他合二榜为一、统一考试、统一录取的真实用意说出去,让天下寒士骂死他。”

杨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