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5章 猎杀1号艇(1 / 2)

很快,一架GX-6反潜机飞临黄方1号艇附近,在苍龙级潜艇的周围投下主动声纳定位浮标,并开始进行三角定位计算。

    飞机上,反潜机组成员仔细倾听着耳机里传来的动静。

    目前,红方的反潜机队已经在仙来岛附近200×200公里区域内全部布满了声纳浮标,GX-6的磁异常探测器已将整片海域了数遍,春耕犁地的牛还仔细。

    1号艇已经摆脱不了被发现的命运,因为GX-6在它附近海面上投下的几个主动声呐定位浮标很快捕捉到了躲在海底的苍龙级潜艇细微的待机噪音。

    本以为能够坐底躲过一劫的1号艇此时已经失去了隐蔽性。

    捕捉到的所有声音都会进入机载系统的程序里进行一遍过滤,过滤掉那些常见的海洋杂音。

    剩下的声音一般是海底的鱼类发出,要通过仔细甄别就要和数据库里的声音特征数据进行比对。

    这种数据一般来讲是平时搜集后存入数据库里,例如在巡航或者日常驱逐的过程中搜集到的一些声音特征。

    为什么蓝方黄方喜欢没事跑到红方的沿海晃悠?

    为什么红蓝黄几方的海上演习时周围都会有一艘对方的侦察船或者飞机在晃悠?

    其实就是搜集一切可用的数据。

    此时,苍龙号的声呐特征被辨别出来,很快,系统给出了结论,这是一艘苍龙级潜艇,并且将坐标和水深都一一标定出来。

    有了坐标,那就好办事了。

    不过飞机上的反潜组成员还是心存疑惑。

    上级给自己的命令是投掷深水炸弹,不能直接将对方炸沉。

    这就有趣了。

    按说不是直接送它去见海龙王吗?

    咋还要留手?

    不管心里怎么疑惑,服从命令是军人的天职。

    GX-6根据目标坐标飞到了苍龙级潜艇上方,先是在它左侧海面上投下了一颗XJ95式复合制导深弹。

    很快,经过精确计算起爆时间和深度的炸弹在海中起爆,不多时后,海面上鼓起一个“大包”,一大堆白色的气泡涌起,隐约能听见海底传来的沉闷爆炸声。

    别看海面相对平静,海底其实早已经释放出一只魔鬼来了。

    相比于空气介质,水介质下的爆炸能够传播更远且具有更大的杀伤力。当冲击波传播介质为气体时,水中的物体,包括人体、潜艇其实受到的伤害相比起在陆地上空气中接触的爆炸冲击波伤害更大。

    水和空气的物理特性不同,空气是可压缩的,而水通常被认为是不可压缩的。这意味着当冲击波在压缩和膨胀传播介质(空气)的过程中,会逐渐失去能量。而当冲击波在水中传播时,由于水的密度比空气大很多,冲击波很难像空气那样推动水,结果也是很少失去能量。这两个特性相结合,让水成为爆炸冲击波极好的传播介质,它的能量很少损失在其中。….

    因此,水下爆炸能够释放更多的能量,导致其威力更大。

    水底的1号艇内,在巨大的爆炸形成的海水冲击下,潜艇的外壳受到巨大能量的挤压,整艘潜艇就像狂潮中的一叶小舟,不断地摇晃。

    躲在潜艇里的水兵们被震得东倒西歪,虽然声呐员早就做出了预警,大家也做好了防冲击准备,可还是被震得差点灵魂出窍。

    相比起身体上的难受,心理上的压力更是令人崩溃。

    都说杀人不过头点地。

    一刀下来死了就死了。

    最要命是这样炸一轮,你不死,但是很难受,而你知道还有下一轮。

    一轮接一轮,直到你死去。

    这样还不如直接挨一发,死了拉倒更痛快。

    即便潜艇里有空调,可每个人早已经是大汗淋漓。

    艇长站在舰桥上,一头冷汗涔涔而下,一张脸就像刚泼了一勺水还来不及擦干,一双眼睛四处看——其实什么都看不到,但这就是人的心理反应。

    不久后,声呐员再次通报:“二次攻击!”

    第二枚深水炸弹来了。

    “准备撞击!”

    艇长发出了命令。

  所有人扶住边上能扶住的东西,免得爆炸时候产生的摇晃将人甩出去撞到了设备或者内壳上,同样能要人命。

    命令发出后是漫长的等待——其实并不漫长,也就是不到半分钟的时间。

    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