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7章 绝不手软(1 / 2)

「安嬷嬷也觉得,那个胎记和我母后及妹妹身上的胎记是一样的?安嬷嬷这是已经确定,凤柒柒是下一任神女了吗?」

    「难道还能有假?无论如何,这件事总归当事人是你,你该比谁都清楚,可为什么你却什么也不清楚?」

    面对安嬷嬷的质疑,他也有些窘迫。他确实对这件事情毫无印象,就好像记忆被人为抹去了一样。

    杜月娘是之前就已经找江瑾贤了解过情况的,知道他的难处,当即便打圆场道:「这件事容后再议。左不过人就在那里,怎么也跑不掉。是她的话就一定是她,这一点不会因为我们的判断而改变。」

    一直不出声的青执此时也站出来道:「是啊,公子。你此去契丹,事情可还顺利,我们下一步要怎么做?」

    「一切顺利。」那件事情,任凭江瑾贤现在怎么想,也都想不出结果来,倒不如先不想了。

    青执打开放在书案上的天宁国地图:「自我们攻破定州后。以定州为点画中轴线,西面大部分是我们的势力范围,东面则是项思羽的。西面里,八大柱国里反的三个,燕国公于谨、安定郡公宇文拓、楚国公殷贵的封地全境皆在此处。」

    「然后,梁国公、随国公的部分地盘在此交叉。特别是现在由高苍梧镇守的邢州,更是在我们势力范围的包围之内,但由于上次我们苦攻不下,拿不到此地的行政权,算是一个飞地。」

    东面则是项思羽的大本营,除梁国公,随国公的剩下部分封地外,赵国公、魏国公、唐国公的封地皆在于此,且皆归顺于项思羽的阵营。

    原本,梁国公和随国公的位置就像两个拳头,护卫着天宁国帝京。但如今这帝京已经被江瑾贤收入囊中,梁国公和随国公便不是护卫,而是岛链。

    江瑾贤虽然通过凤祁钰取得了契丹的帮助,在人数上无疑是胜过项思羽的,但战争仍然是要讲究策略的,不是盲目的堆人血战。

    那是绞肉机,那是自毁长城。

    既然有了更好的条件,那就更要好好利用。

    江瑾贤摩挲着牛皮地图的边缘,脑中整合着项思羽的军队在各处的***以及各部之间的关系和各个柱国之间内部的政治倾向、军事实力。

    「现在还忠于项思羽的几位柱国,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铁板一块,特别是随国公,恐怕就算孤取得了这江山,他也不会对孤心服口服。」

    青执听着,立即道:「可是上次我们潼关一战,利用了梁国公的私心和孙太傅的信息差,他们当真是铁板一块吗?」

    江瑾贤摇了摇头,朝着青执无奈地笑了笑:「比之我们这边的燕国公和安定郡公,他们可不算是铁板一块?」

    青执深以为然地点点头:「如今,凉月领兵看着梁国公处,两位世子领兵看着随国公处,算是牵制住了上路和下路。我们可是要走过帝京的中路,往随国公的郡都而去,擒获项思羽?」

    青执认为,几位国公获封封地百年,几代积累经营,城守必固,若悬师深入,不能即破,顿于坚城之下,粮饷不继,援兵四集,进不得战,退无所据,必然陷入被动之中。

    「公子,虽然我们有了契丹的助力,但属下是知道的,不能尽数依赖。我认为,我们稳扎稳打,渐次推进。」..

    江瑾贤挑了挑眉,因为青执说中了他一半的心思:「契丹借来的兵,孤让白执领了,会安顿在与随国公封地与契丹交界的地方。」

    「孤要让于明和宇文弈,死死钳制着随国公,让他无论如何也不能从这正面唯一的突破口出兵。梁国公实力最弱,我们应该先助凉月夺下梁国公的封地,撤掉项思羽的南部的屏障,借此道旋师深入。」

    江瑾贤没有单独从中路过帝京

    走,因为帝京前面是定州,这条路虽然通达,但该打的都已经打完了,攻打其他柱国还要绕道,是以反而不方便了。

    有道是先苦后甜,先辖制了梁国公和随国公,便是断其羽翼。

    三路并进,中路从定州出发,据其户槛,天下形势,入他掌握,然后配合契丹的军队控制随国公的势力,进兵随国公府,抓获项思羽。

    随国公,是这场战役的重中之重。

    而单凭于明和宇文弈,江瑾贤并不有把握,只是将他们俩作为诱饵,是以他将契丹军队安排与此。

    到那个时候彼势孤援绝,不战可克。既克其都,鼓行而东,唐国公、赵国公、魏国公的封地则都可席卷而下了。

    或者到那个时候,因为大局已定,或许不要再多费一兵一卒。

    江瑾贤打定了主意,只让契丹的军队沾染随国公的地界,这样退出回契丹也算方便。

    「公子英明。」青执听完江瑾贤的安排,没有什么疑问,「那公子具体的安排?」

    「你,领上路,配合白执。你们是两兄弟,向来是配合的最好的。」

    「那凉月那边呢?不是说,先要拿下随国公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