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0章 想出办法来(2 / 2)

其次,因为大明王朝的百姓生活富足了,他们全都在开足马力生孩子。导致读书的适龄孩子数量,大幅度增长。

现在的大明王朝,有上亿儿童。

四五年后他们都到了入学的年龄。

到时候,花在教育上的开支,恐怕是一笔天文数字。

“李相,此事不好干啊!”一名翰林院学士道,“其主要难点在于银子不够。如此庞大的一笔开支,如果全部从国库出,国库恐怕也拿不出来。”

“金行行长吕昶是出了名的吝啬,想从他那里拿钱,就好像从他身上割肉一样。”

“是啊。”另一位大臣道,“虽然大明王朝现在发展迅猛,国库的银子可堪称充实,但实行九年义务教育的这笔银子花费,数目实在是太大了。”

“据臣估算,起码要花费四万万两银子。”

“就算朝廷发展再迅猛,也经不起这样的折腾。”

“列位说的这些,老夫都知道。”李善长听了众人的抱怨之后,沉声道,“上位在朝会上的时候并没有让我去吕昶那里拿银子,估计也是知道这笔开支太大。不想从国库出,害怕影响大明经济腾飞的势头,让我自己想办法。”

“陛下又要让李相去开展自然科学的义务教育,又不给银子?”那些翰林院学士道,“这不是既想要马儿跑又不给马儿吃草吗?”

“谁说不是呢?”其余几位淮西大臣,纷纷抱怨。

“看来,只能自己想办法了。”李善长感叹道,“这次推行自然科学义务教育,关乎国计民生,因此我们必须要排除万难,不怕吃苦,无论如何也要把陛下交待的这个艰巨的任务个完成了。”

“是!”众人纷纷拱手答应。

这次是李善长青史留名的绝佳机会,因此他拼了老命也要干好。老朱似乎也看准了他这一点,因此没有给他拨银子。

至于能不能完成,就要看老李的能力了。

不过,朱元璋相信他能干好。

因为关系到切身利益的事情,能激发出人们最大的潜力。

“李相,话虽如此,但我们该如何排除万难呢?”一大臣提出了自己的疑问,“没有钱,是什么事情也办不成。我们就算再努力,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是啊,就算我们把全部家当拿出来,也不够需要花费的银子的九牛一毛。”另一名大臣道。

这件事情如果办成功,李善长会名垂青史,他们同样也有名垂青史的机会。因此这几人都很努力,甚至想过把自己的钱拿出来。

“上位这是让我们空着双手,去干几万万两银子的事情啊!”最后一位大臣感叹,“没有任何依仗,我们如何能完成?”

“我们并非两手空空。”李善长道,“圣旨,就是我们最大的依仗。”

“虽然上位并没有明确让老夫去吕昶那里拿多少银子,但相信让他拿个几百万两来支持教育,他也无法推脱。”李善长道。

“几百万两也不够啊!”旁边大臣立刻道。

“其余的大头,我们就得另辟蹊径,想出奇招了。”李善长道。李善长不愧是大明第一文臣,在切身利益的逼迫之下,

他被激发了无穷潜力,脑袋一转,终于想出了一个绝妙的办法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