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章 想要入籍大明(2 / 2)

“粮价,和米价,这些关乎国计民生的重要物资,价格都变低了吗?”

“还有朝廷兴修水利,办学用的钱,都是来自于征战的收益。”

“而且皇帝还用这笔钱,给我们修缮了房屋,给六十岁以上的老人,每年发放银子。以前都是八十岁以上的老人才有银子领,现在下降到了六十岁。”

“也就是说,我们打赢了海外番邦,朝廷和全天下的百姓,是一起受益的。”

“不错,不错。”人群仔细一想,还真是那么回事,纷纷表示赞同。

“俗话说,宁做太平犬,不做乱世人。那是因为他们没有生活在好的时代,没有遇到朱皇帝这种有雄才大略,且真正爱民的好皇帝。”

“此生不悔做大明王朝的子民,能生活在洪武年代,是我们的福气。”

“洪武时代的百姓很幸福,元顺帝时代的百姓猪狗不如。”

“看来百姓过的好不好,全看他们遇到的皇帝怎么样。有没有雄才大略,有没有爱民如子之心,是不是像宋徽宗那样只会搞一些没用的东西,还软弱可欺。”

朱棣战胜倭国的消息,很快传遍了大明各个行省,州府,郡县,乃至乡村。

就连最偏远的村落,那些平头百姓听到大明完胜的消息之后,一个个脸上都露出了兴奋的笑容。

由衷的,为大明的强大感到内心满足。

现在他们已经不愁吃穿,缺的就是精神上的富足。

整个大明王朝。

举国上下,一片繁荣。

百姓欢腾。

不但有盛世的景象,还有真正成为天朝上国的迹象。

皇帝不停的开疆扩土,轻而易举的打赢番邦蛮夷,并把文化传播给他们。好像这才是真正的天朝上国的气度,和天朝上国的战力。

以前说我们是天朝上国,太流于表面了,没有任何营养。

好像这几个字,完全没有说服性。

但是现在,真的快要实现了。

征服了高丽,倭国之后,必将万国来朝。

百姓们的生活,过的比任何一个番邦都要好。

五千年的文明国度,处处领先外族。

“大家不要忘了,我们大明之所以这么强盛,百姓之所以这么幸福。除了朱皇帝的雄才大略之外,还有一个幕后的高人指点,听说他姓秦隐居在某个山村。”

“当支教老师。”

“朱皇帝,和那位高人秦先生,强强联合,珠联璧合。”

“两位都是天人,才有了大明今天的繁荣和强大。”

……

“禀皇上。”御书房里,礼部尚书刘仲质前来见驾,“应天府有很多西洋人,想要永久居留大明,他们想要成为大明子民,拥有大明籍。”

()